扶贫

大名县冲刺脱贫出列有“底气”

2018-05-21 14:06:22 作者:张霖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张霖 通讯员 张龙建 冯军兵)5月15日,记者来到大名县龙王庙镇郑村,当地的贫困群户王彦彩、吴书云得知记者是来采访基层扶贫现状时激动地说,“家门口就业,既不耽误农活,一年还多了近2万元收入!我们在大名县扶贫微工厂聚美箱包加工厂务工已经一年多了,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2018年,大名县要打赢脱贫出列战!”这是记者在大名县采访时听到的高频词。伴随着中央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从决战决胜脱贫出列誓师大会到强势开局,再到冲刺脱贫出列,一条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从大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传来,全县人民共奔小康的愿望指日可待。

  然而,一个疑问也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近百万人口的大名县,面对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类型复杂等众多扶贫难题,他们打赢脱贫出列这场硬仗的底气何在?

大名县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搭台确保脱贫行稳致远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大名县委书记房延生说,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发展富民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名县立足资源优势,以产业搭台、脱贫唱戏为主线,按照县、乡、村、户四级产业体系布局,大力推进扶贫产业建设,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了建设扶贫产业,打赢脱贫出列战役,大名县从县领导到各级党员干部,卯成了一股劲,拧成了一股绳,夜以继日鏖战扶贫产业建设上,奋战在加快脱贫的路上。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批批扶贫龙头企业落户大名,一个个扶贫微工厂走进了贫困村。

  “厂里30多名员工,贫困户占了三分一”,厂长苗彩玲说,2017年,大名县聚美箱包加工厂在县里的扶持下,将加工厂建在了贫困村里面,落户在村里,不仅以往招工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为家乡父老乡亲脱贫出了一把力,“一举两得的好事,大家都愿意做”。

  龙王庙镇东苑湾村电脑包加工厂、河北宝昌服饰有限公司、大名浩鼎坐垫厂……随着大名县扶贫微工厂的不断扩容,全县已建成扶贫微工厂100余家,带动了3000余个贫困户脱贫,年均人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据了解,在家庭手工业建设上,大名县发展了藤椅编织、箱包加工、传统草编等特色家庭手工业,让贫困群体在家门口就业。目前覆盖210个村,发展专业户6500人,带动贫困人口3500人,户均增收6000元。

  扶贫龙头企业引进也是该县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相继引来了北京首农华都峪口小优鸡、唐人神生猪养殖、肽牛养殖、中璟云蔬菜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据悉,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1.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同时,按照“一乡一品”原则,大名县每个乡镇均培育建设了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林木瓜果等特色产业,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进企打工、收取租金等方式稳定增收,先后建成种植类农业园区64个,带动6735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有志者事竞成,百二秦关终属楚。随着扶贫产业的不断扩大,大名县闯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产业扶贫道路,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分类施策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

  从县城出发,驱车20公里,便到了该县万堤镇前屯村的扶贫微工厂——贝然玩具有限公司,该公司以毛绒玩具产品生产为主,被确定为扶贫微工厂后,先后吸收了30多户贫困群众进厂务工。

  “一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工作环境也挺好,这都是因为县里的扶贫好政策!”在厂里务工的贫困群众王小花有些激动,因为身体残疾,她曾有过多次外出务工都没有找到工作经历,如今的工作不仅增加了收入,更可贵的是让她有了社会融入感。

  “王小花的情况就得益于我们的贫困人口分类施策政策”该县扶贫办主任张胜利说,如果按照以往扶贫模式,残疾人员会被直接划定为政策兜底范围,收入会远远低于进厂务工。

  “把贫困群众划分为有劳力、半劳力、无劳力三类,对有劳力人员进行产业项目覆盖,不仅能脱贫,而且能致富;对半劳力人员实施企业务工、手工加工、庭院养殖等劳动强度小的项目,确保多增收入奔小康;对无劳力人员则参加入股分红及政策兜底,保障其稳定脱贫”,张胜利介绍说。

  大名县长苏雷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大名县跳出传统扶贫思维模式,针对贫困人口劳动能力不同,避其所短,扶其所长,化劣势为优势,创新实施因人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滴灌扶贫新模式,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也奠定了稳定脱贫的基础。

  对症开方根治因病致贫返贫顽疾

  “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因病致贫或返贫则是其中难中之难”,该县扶贫办主任张胜利说,在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是所有贫困县中致贫原因的“大头”。这些年“因病致贫大名县就占到了58.7%”最关键的是往往脱了贫,一场大病群众就又返了贫,张胜利说,。

  看似最难办的事,在大名县却迎刃而解。

  “小病不花钱,大病比例高,这次住院花了3万多,自己基本没花钱”,日前,正在大名县中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的贫困群众王建强高兴的说。

  在因病致贫返贫上方面,大名县给出的解题方案是——强化保障,全力兜好民生底线。

  他们聚焦解决贫困家庭患大病、慢性病和易返贫等突出问题,创新建立了“五重保障线”健康扶贫机制:前“三重保障线”【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解决合规费用报销问题。“第四重保障线”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合规内自付费用和住院自费医疗费用,由承办第四重保障线的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予以报销。“第五重保障线”,对四类特殊慢性疾病及25种疾病,在定点医院门诊检查医保报销后剩余部分予以全额救助,从根本上杜绝了因病返贫现象。

  去年以来,大名县贫困人口住院共1.9万人次,总费用9976万元,“五重保障线”报销费用9056.3万元,贫困户就医报销比例达到91%。

  同时,他们还实行了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服务,由县人社部门牵头,扶贫、财政、民政、卫生等部门参与,在县政务中心大厅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贫困群众到服务窗口,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其它费用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相关部门定期与医疗机构结算,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构筑了全方位、零缝隙的政策兜底保障网,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难题。

  精准发力筑牢防贫滑贫“拦水坝”

  贫困群众脱贫有了底,脱贫攻坚就稳住了脚。然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名县却将目光放在了这一类群众身上——达不到贫困标准,却又在贫困边缘,家庭稍有变故就会跌进贫困线。

  “建立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构建防未贫机制,防止脱贫群众返贫,非贫困群众滑贫”,针对这类群众,大名县创新制定了防未贫机制,把扶贫关口前移,筑牢防贫滑贫拦水坝。他们瞄准“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两类重点人群,以人均纯收入低于上年度国家贫困县线的1.5倍为限设置“防贫保障线”,把低于“防贫保障线”、高于“贫困线”的人口全部纳入防贫范围。并在产业、就业、金融等方面,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同时,该县还由财政出资,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与保险公司合作,为“两非”人口购买精准防贫保障险,以因病、因学、因灾为重点,按照负担或损失额度设置预警线,对预警线以上部分按梯次比例予以报销或救助。

  通过“精准防贫保障险”,不但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而且实现了由以往保险的“定人定量”到“群体共享”转变,从源头上筑起发生贫困的“截流闸”和“拦水坝”,确保不让一个家庭滑入贫困线以下。

关键词:扶贫,大名,产业,医疗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