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

找对路子 河北产业扶贫促农村发展

2018-07-02 09:29:41 作者:曹巍 来源: 长城网综合
分享: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发展壮大产业,才能有效拔出穷根,助推农村加快发展。日前,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在张家口市召开了产业科技扶贫对接座谈会。会上强调,全省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主动承担起脱贫攻坚的时代重任,精准对接脱贫产业科技需求,梳理关键技术瓶颈,找准科技扶贫突破口。我省一些地方结合各自特色,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力争通过发展产业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构建产业扶贫模式  打好“组合拳”

  平山:产业扶贫增强脱贫内生动力。首先,着力发展旅游扶贫。依托丰富红色旅游等资源,推进“景区+村庄”“景村一体”“以景带村”旅游扶贫模式。其次,农业园区让“一块地生出三份金”。按照园区与农户发展共赢的思路,平山县整合扶贫资金,重点扶持农业园区和扶贫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运营,让他们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三是林果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依托山场、生态、区位等优势,倡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连片果园”等发展模式。四是光伏照亮脱贫之路。以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为契机,平山县利用荒坡山场、闲置空地和屋顶建成一批扶贫电站,重点帮扶无劳动能力、无收入的农村最困难群体,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资料图。平山县北滚龙沟村

  隆化产业脱贫格局已初步形成作为深度贫困县,隆化坚持以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以“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作为主要支撑,推动产业项目对贫困群体的全覆盖。2016年以来,为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难题,隆化创新实施了“政府、银行、农业企业、贫困户、保险公司”五位一体的“政银企户保”扶贫模式。有金融支撑、有保险兜底,众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走上了产业扶贫路。同时,隆化还创新构建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等带动贫困群体。“县有龙头引领、乡有园区辐射、村有大户带动、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脱贫格局已初步形成。

  宣化区: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组合拳”。首先,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宣化区2017年以来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立足当地实际,确定了8大脱贫主导产业,同时,重点打造种养殖示范基地、光伏产业示范基地、旅游产业基地扶贫示范点,全区基本形成了“一村一点”或“一村多点”格局。其次,抓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宣化区去年按照“区级统筹、乡镇实施、股权村有、企业(园区)使用、股权收益固定、贫困户分红受益”的思路,重点在42个贫困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已获初步成效。三是活金融,“水”浇扶贫“花”。宣化区探索出“政府、银行、贫困村、企业、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撬动金融资本,打通金融机构与企业、贫困户之间的绿色通道,切实破解“贷款难、不愿贷、发展慢”的短板。

  》找准主导特色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武邑:“农光互补”助增收。近年来,河北省武邑县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合作模式,积极推进“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上方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兼顾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农地实现“一地二用,农光互补”。农民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农业园区就业或土地返租耕种,获得多重收益。目前,武邑县已建成“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2座,占地1400余亩,总装机容量40兆瓦。

农民在武邑县赵桥镇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扶贫发电场玉米田里劳作。

  迁安:观光农业促农增收近年来,唐山迁安市围绕绿色转型发展,打造以特色休闲农业为主的观光农业,有效带动农民脱贫增收。据介绍,目前,该市有特色休闲旅游村55个、大型农业观光园23个,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特色农业收入9亿余元,休闲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游客在迁安市夏官营镇玫瑰体验园里采摘食用玫瑰。

  巨鹿:订单金银花拓宽扶贫路。近年来,河北省巨鹿县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结合市场需求,立足当地土壤、气候特点,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依托公司“订单”引导农民发展金银花种植。目前,巨鹿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3万亩,涉及4万多农户,金银花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巨鹿县堤村乡纪家寨村农民在采摘金银花。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顺平专业合作社成为扶贫强力“引擎”顺平县以产业化富民思路为引导,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大力实施“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养殖对象集中在合作社养殖场进行统一养殖,打造合作社“一站式”资源和服务平台,帮助社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还积极开展农业保险服务,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农业保险工作服务体系,极大调动了农户参保的积极性,也让更多的参保农户吃上“定心丸”。截至目前,该县共有4万多头肉牛、肉猪、肉羊等投保入保,补贴及理赔资金达1200多万元,78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极大调动了农户发展种、养产业的积极性。

  》让产业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

  让产业扶贫激发脱贫“蝴蝶效应”,应该形成富民产业支撑,重点围绕发展哪些产业、怎么发展产业、群众如何受益加强探索,打好特色牌,形成规模化,提升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只有找到扶贫开发的“点”和“根”,才能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

  其实,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存在脱贫返贫、越扶越贫反复上演的现象,其中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于一些地方缺乏产业支撑,仍然存在传统的“等、靠、要”思维。因此,推进扶贫开发,确实需要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需要打破一些“常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这样的扶贫开发才能产生“蝴蝶效应”,农民增收也才会可持续。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外要有产业,内要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促发展。因此,要始终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从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从促进发展入手,以发展促扶贫奔小康。首先,要用好本地的资源禀赋,并据此制定整体合理的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营;其次,大力促进产业扶贫,通过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相结合,加大对扶贫地区的科技投入,将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贫困地区,促进其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再次,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

  (长城24小时客户端据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农民日报、河北日报、长城网等)

关键词:河北,扶贫,产业,农村,农民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