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石家庄一位90多岁老人依旧在绣“虎头鞋”

2018-10-18 10:30:31 作者: 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

  李彩荣老人年近百岁,身体硬朗。

  李彩荣老人做的鞋子。

  特写

  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和平路36号院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多层建筑内,住着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李彩荣。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她,依然思维清晰。在她和家人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历经生活磨难却依然坚强乐观的老人。

  抗战时期成为一名党员

  今年已近百岁的李彩荣如今由儿女们轮流照顾,老人是保定博野县人,1924年出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彩荣担任村里的妇救会主任。说起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李彩荣的话匣子打开了。

  从13岁开始,李彩荣就帮助村里的游击队传递情报,并成为了村妇救会主任。“那个时候我们在村里的活动都是悄悄的,就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李彩荣老人说,记得有一次日本人又在村里到处逮捕共产党员。为了避开日本人,她躲到了村里一个婶子家,将两个大辫子盘起来,将脸上抹花了装成小媳妇在炕上做被子。“要知道那个时候我还没结婚呢。”说起这些,这位性格爽朗的老人哈哈大笑起来。

  李彩荣老人说,到了晚上妇救会和游击队就开始反攻,他们会毁坏日本人的炮楼,帮助附近的抗日队伍展开工作。

  对于老人来说,无论过去了多少年,她都忘不了曾经的那段岁月,那段岁月里发生的故事,她也无数次给子女们讲述着。

  1958年,李彩荣老人随丈夫来到石家庄,在这里安了家。

  心态平和生活自理不靠人

  虽然已近百岁,可李彩荣身体硬朗,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老人共有4个子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70岁了,小女儿也58岁了。小女儿杨素珍说,虽然住在三楼,可老人每天都要下楼活动一下筋骨。“两年前妈妈生了一场病,住了20多天医院,耳朵也有些聋了。早在生病之前,她不仅是一个人生活,还每天下楼卖自己制作的虎头鞋呢。”杨素珍说,妈妈出院后,便由几个儿女轮流照顾了。

  记者来到李彩荣老人家时,小女儿杨素珍刚给老人买回黑豆和黄豆。杨素珍说,妈妈最喜欢喝黑豆和黄豆混合的豆粥,“妈妈喜欢吃素食,尤其是油麦菜,几乎每天饭桌子上都少不了。”从杨素珍的讲述中可以看出,李彩荣老人的胃口很好,每餐都可以吃下一碗饭,饺子可以吃下15个左右。

  讲起老人的长寿秘诀,杨素珍表示没有什么特别的,“她什么都吃,从来不挑食,尤其爱吃素食,肠胃好,身体也不错。”除了身体没啥毛病,李彩荣的心态也很好,随遇而安。老人还是个热心肠,当过25年家委会主任,和邻居们相处得也格外融洽。

  如今李彩荣过着安静淡然的生活,尽管经历了艰苦的岁月,但晚年儿孙孝顺,老人也算是苦尽甘来。

  一门手艺让晚年生活充满乐趣

  别看李彩荣老人已近百岁,她还是闲不住。缝绣“虎头鞋”就是她一直保留的手艺之一。老人缝绣的成品不计其数,从李彩荣老人记事起,她的母亲就开始将绣“虎头鞋”的手艺传授给她了,这也成就了她一生的“虎头鞋”情结。

  年轻时李彩荣只是给自家孩子们做虎头鞋,做棉鞋。后来她便开始给左邻右舍做棉鞋,“那个时候,还没到冬天就会有人上门来找妈妈帮忙做棉鞋。”李彩荣老人做出的“虎头鞋”那真是“生龙活虎、栩栩如生”,人们看见后都不愿再放手。2002年,李彩荣老人不再当家委会主任后,便正式开始了她缝做“虎头鞋”的生涯。

  起初李彩荣老人只是自己缝绣“虎头鞋”打发时间,后来邻居看到李彩荣老人制作出来的“虎头鞋”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就劝她出去卖一些。她试着拿了几双“虎头鞋”到楼下卖,谁知一摆上摊就被一抢而光了,看到人们如此喜欢自己这门传统的“绝活儿”,更加激发了李彩荣老人做“虎头鞋”的热情。

  “当时卖‘虎头鞋’也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门老手艺。”李彩荣老人说,记得曾经有一个老邻居家的闺女去了美国,还不忘让她给缝制双“虎头鞋”带去国外。

关键词:虎头鞋,手艺,老人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