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千余件“老家当”展示40年冀东变迁

2018-11-28 09:59:21 作者: 来源: 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分享:

  侯宗友展示藏品老人建的民俗院

  生活用品

  生产用具

  民俗院免费向市民开放

  梨锄、瓦罐、石碾子、煤油灯、青瓷缸、苇箩筐、草垫、珠算盘、木叉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几十年前人们生活当中惯用的老家当已淡出了人们视线。然而,为弘扬传承冀东民俗文化,唐山市第五中学退休教师、现唐山市音协副主席侯宗友,多年来先后收藏了千余件这些“下岗”物件,并利用农家老宅建立了一个冀东民俗院,以公益的形式向市民免费开放。

  今年刚好60岁的侯宗友对冀东传统民俗文化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在10余年的时间里,侯宗友利用闲暇时间,走亲串村、上山下乡,搜集这些被人们遗忘的生产、生活用品和用具。经过日积月累,织布机、犁、草耙、套马垫、箩筐、老风匣……这些源于农耕生产及老冀东生活的民俗特色用具在侯宗友建立的冀东民俗院里一应俱全。

  冀东民俗院位于丰润区石各庄镇四户村东庄子街南。据侯宗友介绍,该宅院约在民国以前晚清年间由本村村民李成富建造,距今已有130年历史,之后历经风雨沧桑几易其主。今年9月,由该村李宝臣建筑公司重新进行了“复原”整修至现状。记者步入四户村东庄子街南名为“润馨园”的冀东民俗大院看到,大院内基本还原了老冀东的民俗风情,院里分置垂钓园、禽畜园、果蔬园、葡萄园。不仅如此,宽敞、纵深的院落房前屋后、室内室外,近至几十年远至千百年间的民俗旧物随处可见,这里既有几十年前冀东山区、平原各地曾经使用过的日常用具、农耕用具等,也有年代久远的饮食炊具、观赏用具,还有四世同堂传接延续保留农家难得一见的“箱底儿货”。同样,在院落的两面长墙上,古色古韵的农耕用具整齐摆放,分布挂有农户种地播种、拢地、收割、屯粮、庄仓以及牲畜农耕使用的各类生产用具。而在院中三间冀东传统老房内,一种穿越时空之感逐一展现,土炕、染布炕单、苇席、木桌、老木箱、靠山镜、木格窗、老钟表、竹屉、烧火灶、瓦罐、吊篮……这些冀东纯真民俗的缩影,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民俗院中的生活用品的演变反映着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展示了冀东乡村由落后到富裕可喜的收获。每个收集到的冀东传统老物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侯宗友告诉记者,这些搜集到的冀东民俗用品,除了是上山下乡淘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亲朋好友和热心的同学、同事、学生等奉献的。在历时多年的搜集过程中,侯宗友驱车十万余公里,虽然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了抢救冀东民俗遗落物品的快乐,也显露出当年学习音乐练就的执着。

  侯宗友从农村长大,在他看来,自己是伴着土坷垃一起长大的。当小时候司空见惯的那些生产生活工具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和视线,他开始逐渐收集和抢救这些老物件。“依托老宅,加上这些老物件,还原一个老农家院生活的原汁原味。”

  “每一个老物件都透视出人类的艰辛探索,也彰显着先人的聪明才智,还昭示着历史的漫漫进程,更表达着古人的顽强毅力。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不忘初心,让经过那个岁月的人们,特别是当今年轻一代,了解这些即将失落的老物件,回味下过去,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侯宗友坦言,建立冀东民俗院,免费供大家参观,目的是弘扬民俗文化艺术,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保护,更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各类学生们来了解、认识丰富、广博的冀东民俗文化,从中受到启示和教益,进而把民俗文化永久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老家当,老物件,冀东变迁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