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冬孩子得提防哪些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
石市疾控流行病防治专家为您开出“孩子健康过冬处方”
昨晚9时,省儿童医院急诊科门前依然“人满为患”。
进入冬季后,气温骤然下降、气候干燥,由于孩童自身机体免疫力不高,容易遭到病毒的“入侵”。12月7日,记者走访省会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发现,带孩子前来就医的家长络绎不绝,门诊接诊量比平时增加不少。那么,孩子要想健康过冬,应该预防哪些传染病?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所陆辉,专家为晚报读者开出了“孩子健康过冬处方”。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高发季节。该病毒传播力强,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容易在养老院、餐馆、学校、托儿所、医院、游轮等相对密闭的场所暴发。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果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
预防措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重在预防,应保持个人卫生,养成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手;生熟食品要分开,食品充分加热,餐具定期消毒;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换气不少于2次,每次换气不少于30分钟;多晒太阳多喝白开水。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可发生幼儿园集体感染现象。
预防措施:手足口病的预防应坚持“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即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应每天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托幼机构应加强对玩具、餐具、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的清洗擦拭消毒;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做好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喷嚏,随飞沫散布,借空气传播,并且传染性强。同时,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流感潜伏期短则数小时,最长不超过四天。
患流感后,病人一般会有高热、全身酸痛、头痛等症状,有些病人还可能出现腹泄、咳嗽,患病后3—4天就会退热,1周内痊愈,体质较弱者病程较长。老人、小儿及有慢性疾病者感染后病情会加重,出现肺炎型流感或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冲剂,如出现咳嗽、腹泄、高热不退等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流行期间,易感者应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并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还要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勤洗手,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可用食醋熏蒸消毒;流行时,除禁忌者外,可进行疫苗接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易发于冬春季节,11月到次年5月为高发期。流脑是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打喷嚏、咳嗽等形式传播,病菌随飞沫进入其他人呼吸道而感染。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
临床表现有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或瘀斑及脖子发硬等,个别可留有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预防措施:清扫周围环境和室内卫生,并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幼儿园、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勤洗手,勤通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应适时接种流脑疫苗,重点做好2岁以下儿童的基础免疫。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多。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流行期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1岁半复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者。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其传染力强。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疱疹的浆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
一般症状较轻微,如低热或中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疹期。约10天左右自愈,一般不留疤痕。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该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保持清洁、避免瘙痒,不能抓挠。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积极隔离病人,防止传染。
预防措施:一般水痘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3周;室内要保持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一般为冻干的减毒活疫苗,接种后24—30天产生抗体。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颌下及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严重者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均可能成为传染源,病毒会通过飞沫使健康人受到感染。
预防措施: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封闭、半封闭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及空气消毒。
肺结核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呼吸道传播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传播为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15岁—35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颜面潮红、身体瘦弱等症状。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无显著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时偶被发现,亦有以突然咯血才被确诊。
预防措施:进入冬季后,注意体温和痰液的变化,如体温不正常且脓性痰量增多,提示有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就医;要特别注意预防和减少感冒的发生;要保护好呼吸道和胸部不受寒冷的侵袭,外出时要围上围巾、戴好口罩帽子;平时要多喝开水,戒烟酒,防止呼吸道过于干燥;房间里最好定期用食醋蒸熏,以消毒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