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井陉“天路”让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华丽蝶变

2019-05-23 14:17:02 作者:崔虹 郄磊 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

  井陉“天路”让群众生产生活华丽蝶变

  山里到山外4小时车程缩短为40分钟巨大的旅游潜力得到释放

  -车辆在“天路”上行驶。

  -游客在大梁江村拍照。

  -“天路”成为沿线村民的致富路。

  众所周知,全国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已经落户井陉县,其规划范围包含天长镇、于家乡、南障城镇、秀林镇四个乡镇的24个村庄。虽然那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然而受道路制约,多年来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井陉“天路”的建成通车,盘活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带动了那里的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华丽蝶变。

  车程由过去的4小时缩短到40分钟

  山区农民苦难言,出门抬脚就是山。井陉县西部地处深山,交通一度非常闭塞,许多村民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县城。井陉“天路”的建成,打通了山里山外的通道,使山村与外界基本实现了“无缝衔接”。

  张井沟村位于井陉县于家乡,村内现有居民100多户,大多为中老年人。村民住房依山而建,房屋特点以石头平房为主,无规律分布在村内山脚山腰处。这里曾被称为井陉县交通最不便利的村庄,曾经去趟17公里之外的县城需要一个多小时,“井陉‘天路’修通以后,俺们到县城有半个小时就够了。”村民尹巧玲笑着说。

  张井沟村与大梁江村直线距离仅1.5公里,但村民们很少往来,究其原因,还是时间成本的问题。大梁江村的梁万廷告诉记者,以前去张井沟村需要两个小时,而且道路坎坷不平。自从有了井陉“天路”,10分钟就能到,特别方便。

  其实,不仅仅是张井沟村和大梁江村,现在,井陉“天路”已经将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传统村落保护区核心区与石太高速、省道平涉线无缝隙对接,全线车程由过去的4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正如狼窝村支部书记梁友科所说:“以前这里都是羊肠小路,根本过不去车,现在好了,路宽了,人们出行方便多了,心里也更舒坦了。”

  游客数量是去年五一期间的两倍

  井陉“天路”沿线是我国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的核心区,里面既有原始的自然风貌、相对完整的古村落等历史遗存,也有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南张井村“老虎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恰好符合了当代都市人返璞归真、亲近自然、寻找心灵原乡的旅游消费需求。曾经由于交通不便,这些“宝贝”无奈地被隐藏,现在,井陉“天路”开通了,犹如“一江春水”,彻底激活、释放了那里巨大的旅游潜力,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5月17日中午,记者见到从衡水来的常海城时,他正和家人在大梁江某饭店用餐。“我十多年前来过这里。”常海城说,当时,通往大梁江的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没想到这次这么顺畅,真是太让我惊喜了。”常海城说,他已经把自己看到的井陉“天路”发了朋友圈,“已经有许多亲朋好友问我了,都说以后也要来看看。”

  今年五一期间,于家乡于家村接待游客达4000多人,是去年的2倍左右,收入也翻了一番。游客人数的增加,也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路”沿线的农家乐由过去的10多家猛增到近100家,以于家乡于家村为例,这个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就有13家农家院,而且五一期间每天爆满,村民于秀英家五一期间每天接待游客300多人,比去年多了两倍,“以前自家人就能干完的活,现在要雇上七八个人,白天黑夜地干才能忙得过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于秀英满怀喜悦之情。

  大梁江村党支部书记梁瑞锁告诉记者,井陉“天路”开通之前,来旅游的人数每天只有一二百人,这也导致许多农家乐无法经营下去。“现在每天能来三四千人,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梁瑞锁说,农家乐也由原来的两家发展到现在的9家。“我们村首届民间艺术节七天接待量突破十万人次,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和。”梁瑞锁说。

  “老虎火”是南张井村作火的技艺,是用制作成老虎状的道具放烟火。“老虎火”相传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距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由于种种原因,“老虎火”已经中断多年,而今年春节期间,“老虎火”重新“绽放”,仅正月初三当天游客就达3万余人。

  农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

  “天路”犹如“一江春水”,激活了古村,为村民拓宽了增收途径,花椒、黑枣、小米等土特产品也多了销路,大家足不出村就能增加收入,农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

  井陉“天路”修通之前,于家村只有3户村民卖土特产,今年五一增加到了12家,花椒、黑枣、小米等土特产品供不应求,每天能收入400多元;大梁江村的笨鸡蛋从以前的每公斤4元,猛涨到现在的每公斤30元,而且销售行情很好。

  大梁江村的张拉正曾经是一名公交车售票员,目前在村里的一家宾馆拌凉菜。“两个老人都80多岁了,俺也出不去。”张拉正说,正当自己愁闷之时,井陉“天路”修好了,游客猛增,自己便来到了宾馆工作。“一天50块钱,不累,还能照顾老人,挺好的。”张拉正笑着说。

  梁保生之前靠种玉米、谷子、大豆为生,“年景好了有收入,年景不好了,就颗粒无收。”梁保生说,井陉“天路”开通以后,来大梁江的游客日渐增多,他现在负责在景点收取门票,每天收入50元,“还不耽误种地,挺好。”

  “大梁江村因其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古风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这里有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有人称之为河北的‘乔家大院’。”现在,梁文科几乎每天都要向众多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大梁江村。“井陉‘天路’好啊,给我们送来了好多游客。”梁文科说,现在,自己每天为来大梁江村旅游的游客做讲解,最多的时候每个月可以讲解100多次。他告诉记者,讲解员这个工作平均每个月给他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一年算下来,几乎是以前的8倍。

  正如吕家村党支部书记吕义清所说:“以前都是靠天吃饭,这条路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真是一条民心路、扶贫路。”

关键词:山区群众,蝶变,井陉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