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河北大名县奏响脱贫摘帽最强音

2019-05-30 09:10:41 作者:马顺利 冯军兵 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分享:

  5月5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21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大名县位居其中。这标志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名县摘掉了近30年的贫困县“帽子”,顺利脱贫退出,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图为县委书记房延生(前排左三)、县长苏雷芳(前排左四)到孙甘店镇扶贫微工厂调研脱贫工作。

  简单粗放转向精准扶贫

  “脱贫摘帽不停步、巩固提升不歇脚、全面小康不掉队、乡村振兴再出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我们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深入推进拓展延伸教育救助、医疗补贴、低保兜底‘三个一批’工程,构筑了全方位、零缝隙的政策兜底保障网。为构筑源头防贫堤坝,我们还探索完善近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机制。”就兜底保障及源头防贫,大名县委书记房延生如是说。

  1994年至今,大名县扶贫历程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简单粗放型的扶贫逐步转向了精准扶贫。1994年-2000年,简单的发钱发物救济式扶贫。大名县每年给贫困户发猪、羊等牲畜,发化肥、农药、大棚等扶贫物资。2001年-2010年,大名县迈入以整村推进为主要特征的开发式扶贫阶段。国家制定了新世纪第一个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扶贫政策把目标瞄准到村级,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此阶段逐步在农村全面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没有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部分农村贫困人口,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2011年-2020年,大名县进入精准扶贫为特征的阶段,实行多维贫困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即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并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实施精准扶贫的方略,使得扶贫有效集中在贫困人口身上。

  据悉,位于冀、鲁、豫三省结合部的大名县属黑龙港流域,因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等原因,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定贫困县,2012年再次被列入新一轮国家扶贫规划。近年来,中央和各级财政累计向大名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8.17亿元,有力推动了大名县告别贫困的步伐,实现34239户112197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7.1%降至0.77%。

  图为大名县西付集乡手套加工扶贫微工厂内老员工向新员工展示手套技艺。

  夯实基础全力脱贫攻坚

  连日来,大名县埝头乡东马陵村的村民们一直沉浸在道不尽的喜悦之中,因为村里的淤泥路不见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里环境真真正正变了样。近年来,大名县累计投入6.15亿元,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对农村安全出行、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卫生室达标、人居环境治理、文化惠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进行改善。

  大名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县委、县政府第一要务,高度重视、紧抓不放,压死责任,明确要求,全力施为。强化领导全力推进。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双组长、双常务副组长”负责制,成立16个县级干部任组长的脱贫攻坚专班。全面推行“四个走遍”,县委书记、县长走遍所有行政村,159个重点贫困村有的走访多遍,其他县级干部走遍分包乡镇的贫困户,职能部门“一把手”走遍帮扶村的所有贫困户,20个乡镇书记、乡镇长遍访辖区所有贫困户,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强攻坚的格局。建章立制高效推进。结合大名实际,先后制定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1+7”扶贫专件、《关于建立七大体系、七大机制进一步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等35个总体部署文件和工作队管理、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监管等67个专件,从制度上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重大事项召开全县大会集中部署,先后召开扶贫方面各种会议百余次,高效推动扶贫脱贫事项落地落实;多种形式活跃进行。积极开展主题月、擂台赛、扶贫日等系列活动,出台消费扶贫奖励激励政策,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社会的援助之手、群众的勤劳之手,调动全社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同时,该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扶贫扶志扶智行动,加大财政资金和金融政策扶贫力度,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贫。并以乡村振兴为统领,紧盯脱贫奔小康总目标,以“脱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制定了“1+N”脱贫后续巩固提升工作方案,逐村制定巩固提升规划,逐户落实后续帮扶计划,确保已脱贫户脱贫不返贫、逐步能致富,未脱贫群众真脱贫、不掉队。

  图为贫困户在张集乡东部白玉山药经济带基地进行收获山药。

  强化四级产业扶贫支撑

  “每月工资3000多元,年底分红600元,再加上土地租金,一年少说挣4万块哩。”在大名县峪口小优鸡公司接待室内,说起一年的收入,大名县元寨村村民朱红强的嘴角透出一丝满意。如今,该县已形成“手工业到户、微工厂到村、示范园区到乡、产业园区带动一片”的四级扶贫产业体系,架起了全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桥梁。

  近年来,大名县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通过“九个一批”,累计投入3.82亿元,实施了1762个产业项目,把所有贫困户嵌入到产业之中。

  图为贫困户在大名县吴未城村大棚和辣椒种植基地进行田间管理。

  县有扶贫龙头企业园区。该县积极搭建产业扶贫平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中,通过资金捆绑入股形式,建立了“县级扶贫产业园区+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先后引进建设了投资2.5亿元的华都峪口千万只“小优鸡”、投资4.5亿元的唐人神生猪绿色养殖、投资1.8亿元的肽牛养殖、投资50亿元的中璟网络菜市场5.0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个大型扶贫产业园区,通过土地租金、入股股金、打工薪金“三金”收入可带动近8000个贫困户增收。乡有产业扶贫基地。按照“一乡一品”原则,每个乡镇均培育建设了集生产、加工、扶贫开发、促进就业、发展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先后建成种植类农业园区64个,可带动6735人实现脱贫;村有扶贫微工厂。由乡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选择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与贫困村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贫困村闲置的校舍、厂房、宅基等,建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微工厂110余家,带动就业25000多人,带动贫困户3100多户、年均增收1.2万元。户有增收门路。该县重点做了“四业”文章扶持家庭手工业就地就业、实施就业培训促进择业、发展电子商务带动创业、依托光伏产业助力兴业。

  为政之道,关键在富民;小康之路,重点在脱贫。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大名县精准发力,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大名人将沿着致富之路,走向新征程,踏上小康之路。

关键词:脱贫,大名,摘帽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