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

丰宁“五区同建”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调查

2019-07-12 16:51:30 作者:尉迟国利 韩春明 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

    搬出穷窝日子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出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城,沿国道111线一路向南行驶10余公里,便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核心地段的山坡上,依山就势,矗立着69栋崭新的居民楼。

  这里是人才家园小区,也是丰宁28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小区之一。

  丰宁是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一些贫困村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2015年,丰宁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涉及24个乡镇、153个自然村,搬迁人口108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80人。

  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通过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综合服务配套融合,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的原则,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快融入、稳得住、能致富。

  立足党建,加强管理,确保贫困群众“快融入”

  人才家园总占地398亩,共安置搬迁户3223户、79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88户、4686人,涉及20个乡镇、42个行政村、112个自然村,最远的自然村距人才家园120公里。

  早上8时,49岁的李国侠走出家门,步行来到人才家园小区的物业公司,换上工作服,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

  李国侠原住在黄旗镇哈拉海湾6组,离现在的新家50多公里。那是一个闭塞的山沟,一家四口人挤住在老房子里。

  去年11月份,李国侠搬进了100平方米的新家。

  刚搬进楼房,李国侠还真有些不习惯。“李大姐,有啥困难,你就找我……”这时,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上了门,引导大家改变生活方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帮着树立“社区是我家”的生活理念。

  为帮助搬迁群众“快融入”,该县在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实施“党组织统领、居委会自治”相结合的网格化管理体制,设置安置区党委,下辖8个党支部,涉及20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共323名党员。

  按照党支部分管片区,设立8个居民委员会,每个居委会设工作人员3名,同人才家园管委会一同参与居民服务管理,实行居民自治。

  同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治安司法、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便民服务、物业管理等各项服务配套,实现“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覆盖”。

  社区还举行“文明家庭”“勤劳致富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大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区的一系列贴心、暖心服务,让李国侠们慢慢适应了新生活。但柴米油盐总要花钱买,没个营生,生活压力不小。

  社区街道已经想到了这点。住进新家不久,李国侠就到街道填写了登记表。

  一个多月前,她接到上岗通知:到小区物业上班,月工资1800元。

  李国侠爱人是物业公司的水暖工,两个人的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家里生活渐有起色。

  华灯初上,吃过晚饭的人们陆续走出家门,伴着欢快的节奏,跳起了广场舞,李国侠也在其中。现在,她觉得自己也是城里人了。

  创新模式,五区同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

  一按按钮,经过多道工序,一个个汽车大梁便加工完成……在位于怀柔区的北京宏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王宝东正熟练操作设备,生产汽车部件。

  很难想象,几个月前,王宝东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去年11月份,他搬出穷山沟,迎来了新生活。

  从农民到工人,王宝东身份的转变得益于丰宁创新推出的“五区同建”模式——

  集中安置住宅区,共安置搬迁户3223户(2816套),7931人,搬迁户陆续搬迁入住;

  脱贫产业区,紧邻集中安置区东侧,建设温室大棚164个,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个。依托经济开发区,炫靓集团、怀丰产业园、金田麦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集中的优势,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户均实现1人就业;

  综合配套服务区,配套建设商住综合体、长途客运站、京丰公交枢纽站、开发区医院、第七小学、开发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搬迁户就医、就学、出行、娱乐、购物;

  土地复垦区,在整村搬迁的基础上复垦土地4553亩,用足深度贫困地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资金收支平衡;

  土地流转区,对复垦土地及搬迁户原耕地进行流转,解决原有耕地闲置问题,增加搬迁户租金收入。

  “五区同建”的创新实施,破解了一系列易地搬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就业、就学、就医等难题。

  经过选拔,今年2月份,王宝东来到北京宏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产业工人。

  今年8月份,公司新厂将搬迁至丰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怀丰产业园。“每天骑车只需10多分钟就能到厂子。跟企业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每月收入都有保证。”种了半辈子地、如今成为技术工人,王宝东说,他有做梦的感觉。

  产业先行,多重覆盖,确保搬迁群众“能致富”

  走进土城镇张百万村,一排排设施大棚矗立在路旁、山腰。在丰宁嘉宏种植有限公司的草莓大棚里,53岁的袁喜侠猫着腰,正和工友们一起除草。

  去年10月份,袁喜侠从5里外的张贵廷沟搬到了张百万村。

  “没文化,搬迁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搬走了,家里的土地、林地怎么办?”……袁喜侠心事重重。

  张百万村党支部书记张士东说,村里将村民搬迁后闲置的部分耕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发展奶油草莓、麒麟西瓜、大棚育苗、山地苗圃、中草药种植等项目,不仅让土地增了产,更让大伙增了收。袁喜侠家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一年的收入有3000多元。

  今年正月,她又顺利来到丰宁嘉宏种植有限公司上班,一天100元钱,一个月也能赚到3000余元。

  “工作稳定,离家近,顾家也方便。”袁喜侠原来的顾虑已经打消,对现在的幸福生活很满意。

  “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县委书记方志勇说,按照“产业扶持、多重覆盖,强化就业、稳定增收”的原则,县里针对每个贫困搬迁户都制定了扶持计划。

  依靠光伏带动,实现“一重覆盖”。通过4个集中式光伏电站、171个村级光伏电站以及贫困户户用光伏收益,实现光伏对贫困搬迁户扶持全覆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搬迁户,通过安排护草、河道管理、保洁员、光伏电站维护等扶贫公益岗或临时劳务报酬形式带动1348户稳定增收,每户每年收益6600元以上,对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搬迁户,通过光伏奖补或设置家庭公益岗形式带动1332户,每户每年补助资金3000元以上。

  配产业、合发力,实现“二重覆盖”。坚持“两区同建”模式,对28个集中安置小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同步建设产业园区24个,现已建成使用14个,实现“一区生四金”,自主经营164户挣现金、股份合作273户挣股金,就地务工529户挣薪金、土地流转284户挣租金。同时,通过“政银企户保”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等金融扶贫,年带动400多户;开展旅游扶贫带动218户;入股扶贫龙头企业分红1733户;扶贫车间带动150户。

  盯紧分散扶持,实现“精准覆盖”。对于分散安置的230户建档立卡搬迁户,重点倾斜,通过扶贫公益岗、临时劳务报酬、光伏奖补实现全覆盖,到户种养业扶持52户,入股分红83户,培训务工118户,土地流转26户,确保“分散”政策“不散”,“人走”扶持“紧跟”。

关键词:易地搬迁,扶贫,丰宁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