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

保定7个山区贫困县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89所

2019-09-02 14:20:58 作者:张洁 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

  保定着重解决贫困地区孩子上学远、不安全、设施条件差等问题

  7个山区贫困县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89所

  阜平、涞源、涞水、易县、唐县、曲阳、顺平目前寄宿制学校总数达214所,高标准的教室、食堂、宿舍基本满足了13万多名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

  保定市7个山区县(阜平、涞源、涞水、易县、唐县、曲阳、顺平)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学校设施条件落后。2014年以来,保定市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重要作用,扩大山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山区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山区教育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在7个山区贫困县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89所,使总数达到214所,高标准的教室、食堂、宿舍基本满足了13万多名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孩子上学远、不安全、设施条件差等问题。

  加强硬件建设,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保定市按照“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和“打破乡村地域界限、打破行政管理权限,实现山区标准化、均衡化、优质化办学”的整体思路,启动实施山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财政投入,统筹使用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资金,并通过吸引社会资金、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形式,拓宽筹资渠道,解决资金难题。先后在7个山区贫困县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68所,建筑面积21.46万平方米,改善了山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山区孩子上学远、不安全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巩固拓展提升,大力开展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保定市从2016年开始,在7个山区县启动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资金重点投向山区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本着“科学布局、方便入学、相对集中、功能齐全”的原则,规划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1所及部分学校附属设施(唐县3所、易县1所、曲阳2所、涞水2所、涞源3所、阜平2所、顺平8所),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实施过程中,7个山区县均成立了工作专班,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同时,市教育局建立了项目进度定期报送制度,定期通报项目进展,发现问题及时调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目前,7个山区县的21所寄宿制学校及学校附属设施已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加强师资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在推进学校建设、抓好硬件的同时,把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基层教师队伍,作为提升贫困地区办学水平的根本保障。该市深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每年为贫困县招聘特岗教师1000多人,及时为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解决编制问题,并通过顶岗实习、编内补充、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山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建立健全支教和交流机制,每年从市直和平原县(市、区)学校选派200名优秀教师到贫困山区支教,各贫困县也实施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交流轮岗,切实缓解贫困地区教师缺乏状况。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向基层教师特别是艰苦岗位倾斜,全面落实教师乡村工作补贴和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困难教师救助帮扶力度,确保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大力推动教育集团化办学,成功打造了保师附校教育集团、青幼教育集团和十七中教育集团,其中保师附校教育集团和青幼教育集团成功托管了阜平、涞源、涞水3个贫困县5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统筹保定市城六区(徐水区、清苑区、满城区、莲池区、竞秀区、高新区)学校和市直学校,与阜平、涞源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并依托乡中、乡中心小学辐射学区内学校;发动城区千名教师送教下乡,与贫困地区教师结对子,利用远程教育、同步课堂、网络课堂等形式,经常性地交流教学经验,让贫困地区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先后组织贫困县百余名校长到北京参加研修培训项目,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和保定学院成立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涞源县教师培训基地,成立了多个贫困地区名师工作室,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张洁)

关键词:学校,贫困县,新改扩建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