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

张巍婷:把贫困的“盐碱滩”变成致富“金疙瘩”

2019-10-14 11:11:45 作者:杨晓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长城网讯(杨晓)张巍婷,女,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国家信访局督查室副调研员。2018年5月起挂职河北海兴县张常丰村第一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曾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信访系统优秀督查员,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3月荣膺“2018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巍婷。

  沧州张常丰村共有1508人,贫困户125户,是海兴县贫困户最多的村。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盐碱,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地碱、水咸、心甜”。村里没有规模型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分有限。该村有着独具特色的“大红王”小麦、粮食喂养的生猪、生态鸡鸭等特色农产品,但是如何让这些土货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让村民持续增收?张巍婷经深入调研,确立了培养致富带头人、树立特色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的工作思路,又通过电商扶贫,使农产品走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找准产业支撑,不卖小麦卖面粉。

  过去,村民都是将收获的优质“大红王”旱地小麦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小商贩,小麦的售价完全没有体现其优秀品质,村民收入很低。张巍婷发现,“大红王”小麦磨成的面粉做出的馒头十分劲道、特别好吃。在村里人眼里,盐碱地产量低,种地就是看天吃饭,农作物生长期内不用农药,也不浇水。小麦亩产一般也就三四百斤。可张巍婷却像发现了宝贝一般,“大红王”小麦生长周期大约244天左右,从播种到收割全是自由生长,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这么好的小麦低价卖了太可惜,我们可以磨成面粉卖到大城市,既可以让城里居民尝尝不一样的好味道,同时也能让村民增收。”为了这个目标,张巍婷邀请河北省农科院专家化验当地“大红王”小麦的成分,发现其中钾元素、植物蛋白含量都比普通小麦高。原来盐碱地也是一块宝地,可以种出高品质的粮食。她进一步了解到通过低温低速的石磨加工,可以减少现代机械生产中高温高速对营养和口感的不良影响。于是,张巍婷带领村民探索石磨面粉产业化之路,把盐碱地变成香饽饽。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致富,贫困,张巍婷,盐碱地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