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郑梦婷 刘澜澜)“《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和河北梆子》不是我采访出来的一本书,而是我在40年的生活积累当中观察体验出来的。”10月28日,在河北省第七届惠民阅读周暨2019惠民书市,国家一级编剧周喜俊带来新书《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与读者分享这位传奇艺术家的艺术人生。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早在2006年河北梆子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到河北梆子,就一定要提到齐花坦老师,是她在河北梆子几乎陷入绝境的艰难时刻,凭着她一个人、一出戏,救活了河北梆子这个剧种。”周喜俊表示,当时的河北梆子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齐花坦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人民艺术家,她带来的《宝莲灯》成为红极一时的剧目,塑造的“三圣母”形象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10月28日,国家一级编剧周喜俊在河北2019惠民书市,举办了《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新书分享签售会。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澜澜 摄
“我最初知道齐花坦的名字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古装戏刚刚放开,齐花坦主演的电影《宝莲灯》在全国上映,引起巨大轰动,我当时做梦都是“三圣母”把几丈长红绸舞得如天女散花般的美丽形象。而90年代当我走进她家门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围着围裙的‘保姆’正在厨房做饭。”周喜俊说。
“我认识的齐花坦老师,就是在家庭中柔情似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在艺术上执着坚定,似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周喜俊说,当在一起讨论剧本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专家,以她舞台生涯的切实感受提出中肯意见。当剧本拍出来之后,我们跟随剧团到基层去看戏,她坐在观众席上俨然是一丝不苟的评委,她看戏的时候是不允许别人跟她说话的,特别专注。当演出结束时,她都要到后台给演员们以鼓励,之后把演出中的不足提出来,并现场作示范,一句台词、一个动作都不含糊。
“在体验当中,在追寻当中,我了解她的经历,敬重她的为人。这本书不仅仅是齐花坦的个人传记,也是河北梆子在新中国的发展史。”周喜俊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齐花坦老师从艺七十周年,齐花坦老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河北梆子女演员,她的命运与新中国紧密相连,她的艺术人生已与河北梆子融为一体。我把这本书奉献给读者,既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也是对齐花坦老师从艺七十周年表达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