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心向朝廷、初心不改的诗人杜甫到岳母刺字、岳飞抗金、精忠报国的名将岳飞;从被受俘虏、誓死不降、英勇就义的南宋文天祥到临危处难、彰显担当、忠心赤胆的诸葛亮;从为国守岛、不惧艰难、艰苦奋斗的王继才夫妇到爱岗敬业、为民服务、始终如一的龚全珍老人......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生长土壤和历史渊源,多少仁人志士都凝聚着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力量,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一言以蔽之:无论从事任何职业,作为青年人,应该与时代共进步,与社会共发展,尽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终身奋斗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立身立教,书写党性与人性和谐共美的完美人生。龚全珍老人远离尘嚣,随同丈夫甘祖昌定居故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从北方大城市忽然来到南国穷乡僻壤,克服各种困难与不适,也曾赤脚下田,荷锄上山,但干不太好的龚老阿姨毅然决定拿着毕业证书到当地教育局申请执教,从那以后,便开始了56年扎根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坚守与付出。在工作之余,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每天阅读和撰写日记的两大爱好。每个月,她都会拿着一部分固定工资用来购买书籍,读书学习、看报知闻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在那几十本磨旧且厚重的日记本里,记录下她生活的点点滴滴,除了工作心得和人生感悟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她的子女们,也是这般要求与告诫,资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永远知行善意。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有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追求。故此,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学习龚全珍老人,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实干的信心和动力,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对接起来,融合起来。
捐资助学,誉录德性与德行独清独醒的高尚人生。到了年老离休后,选择扶贫济困,继续发挥余热。她坚守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不忘党员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向青少年、社区居民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崇高的人格立世,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力量。澄净的眼眸、安详的神态、明晰的思维、淡然的笑容、清晰的谈吐,阅尽世间百态,浑然不似满头银发的91岁高龄老人。诚然,对山乡生活始终安之若素,在教育一线始终执著坚守,在扶贫救济始终发挥余热,这背后靠的一种理想信念与甘愿奉献的大无畏精神。这么多年以来,她始终铭记着丈夫的话:“活着就要为党和人民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为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这种在意和守护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老人的赤子之心,更看到一个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诚之情。
家国情怀从来都不是空泛的,也不是挂在嘴上的说辞,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际行动。人的一生,或许平平庸庸,或许碌碌无为,但请你记住,在人生奋斗的路上守住心底的那份初心,哪怕无波无澜,亦能守护最初的梦想,自得其乐。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信念;只有把家国情怀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岀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力量。诚然,方今之世,恪守初心,担负使命,一路前行!
向龚全珍致敬!——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政府刘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