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

【脱贫“冀”忆 】民间实物故事 | 德胜“小土豆”

2020-10-19 17:03:34 作者:郭甜肖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郭甜肖 路钦淋

    实物:小土豆

    故事: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北县德胜村,坐在徐海成家的沙发上,一笔一笔给村民算收入支出账。看到村民拿出的装在瓶里的微型薯,了解到种植微型薯比一般商品薯种价格相差较多,总书记鼓励村民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讲述人: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海成

  蓝天下,黛瓦小楼,红砖矮墙,一排排新民居着实亮眼。只是,院子里却瞧不见人。

  村里建起了微型薯育种大棚,现在正是微型薯栽植的时候,肯定都在村南大棚里忙呢!”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出缘由。

  村南,一座座塑料大棚遮挡住了视线——果然,这里一派繁忙。

  记者闻声走进一个棚内,一排排黑色的穴盘铺陈在地上,盘内装着的是一种叫做“蛭石”的原料,盘内已注了水。徐海成蹲在盘边低着头“抿”苗。

  一株株颜色鲜亮,叶片舒展的脱毒种苗儿被他麻利“抿”在营养丰富、水温适宜的穴盘里。“这是无土栽培微型薯育种。别看这苗儿现在这么小,到成熟采挖时,能挖出比拳头还大的七八颗小薯,一个能卖四五毛钱,你说神奇不!”徐海成边说边比划。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德胜村,就坐在徐海成家的沙发上,一笔一笔给村民算收入支出账。看到村民拿出的装在瓶里的微型薯,了解到种植微型薯比一般商品薯种价格相差较多,总书记鼓励村民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微型薯是繁育优良马铃薯种子的基础。

  张北县地处张家口坝上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适宜,种植微型薯条件得天独厚。当年2月底,德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出炉,按照行动计划,德胜村利用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资金,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建起集中连片春秋大棚280个,每个未脱贫的贫困户免费领种一个,剩下的出租经营,贫困户只要花1000元,就能租种一个大棚。

  徐海成领种了一个大棚,又从其他村民手里租来5个大棚。那年徐海成共收了90多万粒微型薯。认准产业的潜力,徐海成扩大规模,自建22个大棚种植马铃薯原种和微型薯。

在德胜村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马铃薯大棚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路钦淋 摄

  “早上‘上工’,中午扒口饭又开始干”,有时为了避免中午暴晒,徐海成早晨5点多就要起床,每天要在地里一直工作到晚上八九点。“总书记给我算了脱贫账后,我一天都没歇过,但忙归忙,累归累,俺打心眼儿里高兴。”徐海成说。如今,徐海成在租种微型马铃薯大棚基础上,还种了30亩马铃薯原种、10亩甜菜,收获马铃薯和甜菜时,家人忙不过来就从村里雇人,最多时雇10多人。靠深耕传统种植业,去年他家收入20万元,“在村里,这还不算最多的。”他笑着说。

  像徐海成一样种植微型薯的农户,在德胜村已达到180户,棚均纯收入2万多元,村集体收入达4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

  “马铃薯虽不会说话,但它见证着我们的生活由穷变好,还会见证我们未来的日子更好。”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一排排马铃薯大棚,叶润兵说。

德胜村规划全貌。路钦淋 摄

  记者手记:  

  如果你恰好去过张北草原,一定会对那里的大太阳和干燥的空气印象深刻。距张北县城十公里处有个德胜村,那里的气候也是如此。

  采访当天,最高温度近35摄氏度,刚进村子,记者就感受到了太阳的厉害,被晃得睁不开眼。而到了夜里,气温又骤降到6摄氏度。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在这片土地上种庄稼,困难可想而知,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贫穷如影相随,即使周边分布着桦皮岭、野狐岭、古长城等旅游景点,也无心欣赏。

  变化,从2017年开始。修房筑路、打井建棚……脱贫政策像春风一样,让德胜村迎来了巨变。在这里,“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这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如今的德胜村,处处都带股子向上的精气神!   

  访罢德胜村,记者一直在思考:同样是一颗小土豆,以前的种植铺陈了德胜村的过去,现在的种植,则描画了德胜村的未来。3年来,德胜村建起了280个微型马铃薯大棚;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中国薯网合作,扩大了产品销路……许多人都知道了德胜村微型马铃薯,都愿意购买德胜村的小土豆原种。

  目前,德胜村仅剩1户2人未脱贫。叶润兵说:“全村脱贫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带领大伙奔小康!”   

  前景在,胜可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微型薯,德胜村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