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河北省农业加快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2021-03-10 13:47:01 作者:郝东伟 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

  品牌之船,扬帆市场之海——我省农业加快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围场马铃薯、隆化肉牛、晋州鸭梨、鸡泽辣椒……燕赵大地,一个个独特的品牌犹如一颗颗明珠,让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推广渠道,吸引了更多城乡居民眼球,成为大众购买的新宠。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全面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带动明显的农产品“河北品牌”,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了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助力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市场

  初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车道梁富硒功能马铃薯核心示范基地内,层层叠叠种植着马铃薯的梯田,郁郁葱葱,马铃薯长势喜人。

  位于坝上地区的围场,是我省重要的马铃薯产区。这里昼夜温差大,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绿色、有机、功能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围场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振清说,围场耕地面积有167万亩,年种植马铃薯75万亩,率先建设了国内首个十万亩功能农业(富硒马铃薯)示范基地,并加大围场马铃薯品牌建设力度,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围场马铃薯被誉为“全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在承德,除了马铃薯,还有沙棘果汁、榛子、杏仁等承德特色农产品,虽然产地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标志——“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为助力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市场,承德市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每年投入千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区域和企业实施品牌经营。专门注册了“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通过一系列的品牌经营,承德共涌现出了平泉香菇、围场马铃薯、隆化肉牛、宽城板栗、兴隆山楂、承德县国光苹果等25个国家命名的区域农产品地理公用品牌,同时还诞生了露露、怡达、神栗等13件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364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

  承德市叫响“承德山水”品牌,是我省积极培育高含金量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重点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促进全省农业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的一个缩影。

  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我省将集中力量抓好10个系列“河北品牌”、12个区域公用品牌、20个领军企业品牌建设,带动全省农业品牌发展,形成“突出重点、分级推进、带动全局”的品牌建设新格局。到2022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00个以上,行业领先企业品牌达到60个以上。

  深加工、延链条,提升品牌农产品附加值

  8月7日,在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身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有序忙碌着,生产的各式各样的沙棘延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春海说,公司在围场建设沙棘基地4万余亩,近年来,公司在延长沙棘产业链上做文章,以沙棘为原料,生产沙棘功能性饮品、沙棘果油软胶囊、沙棘冰酒、沙棘化妆品等7大类170多个品种,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产品还远销德国、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品牌引领下,公司建立了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质量检测工程技术中心,拉长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增加了2到3倍。”据介绍,承德宇航人公司生产的“宇璐”牌沙棘系列饮品以及沙棘王浆,经过严格审核,已入驻“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电子商务平台,该企业成为首批入驻“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的企业之一。

  日前,在鸡泽县湘君府味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款款贴有“鸡泽辣椒”品牌标识的产品,成为不少大城市商超的抢手货。作为一家获得鸡泽辣椒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权的辣椒精深加工企业,公司将辣椒食品调味品链条延伸到油辣椒、鱼头全料、脱水菜等终端食品,产品附加值提高了3倍以上。

  鸡泽县依托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建成了集辣椒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技术服务机构”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提高了鸡泽辣椒的品牌影响力。

  “在品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打造‘冀’字号品牌农产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我省农产品种类丰富,粮食、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果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需要更好地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通过深加工、延链条,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00余家,重点打造以小麦、玉米、油料、乳业、肉类、果蔬和主食加工(中央厨房)七大产业链,构建了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经营主体协调共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品牌建设与质量控制双管齐下,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

  农业品牌要走出深山,还要扬帆出海。

  放眼全国,作为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比如,吉林大米、寿光蔬菜、长白山人参、普洱茶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区域品牌纷纷涌现出来。相比全国先进地区,我省仍有差距。长期以来,我省特色农产品虽然种类多,但多数未形成规模,农业品牌存在“杂、散、小、弱”现象,市场辨识度不高,影响力大多停留在局部区域,国内外知名品牌较少。

  如何以品牌之船徜徉市场之海?中国人民大学农发所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娄向鹏认为,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在打造农产品品牌过程中,品牌建设与质量控制双管齐下,农产品品牌才能做大做强。

  “很多成熟的区域公用品牌由于忽视了对产品品质的管理,造成了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娄向鹏说,各地一定要确保区域内所有产品都能够达到均一的高品质,切忌“捡到篮里都是菜”,否则损害的不仅是品牌形象,还有地区形象。

  目前,我省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维护区域公用品牌形象。

  唐山市全面打造“安全食品唐山造、绿色食品进万家”品牌,超过200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被纳入唐山市“智慧农安”监管平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97%;石家庄市将市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全部纳入质量追溯监管平台。

  今年,我省围绕10大类24个特色农产品,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按照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标准,创建“大而精”精品示范基地63个,“小而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42个,全面推行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严格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管控,建立投入品进场、产品出场检测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年底前,将现有的6.7万个注册品牌农产品纳入省级质量追溯平台,实现“标准可查询、生产可监控、销售可追踪、产品可追溯”。(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关键词:品牌,农业,河北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