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啥也没有,唯一值钱的就是那个‘大屁股’21寸的电视机,房子差不多也是村里最破的,现在新买了冰箱、空调和太阳能,旧电视也换成液晶的了,房子也重新装修了,这变化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5月23日,大名县西未庄乡吴未城村张海成指着家里的新变化说。
张海成露出幸福的笑容。韩毅摄
大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张海成所在的村庄吴未城村更是大名县1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村民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和外出打工。张海成家有5口人,爱人张巧云神经有些障碍,前几年供养3个孩子上大学,唯一的收入来源仅靠微薄的种地收入和打打零工。“以前孩子出去上大学,方便和孩子联系就装了个固定电话,有的时候孩子打电话要钱,挂了电话就头疼从哪给孩子弄钱,只能借亲戚的,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张海成说。
张海成家新盖的大门。韩毅摄
为了供养孩子上大学,张海成也尝试了各种挣钱的办法,但事与愿违。2015年9月,张海成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在村支书叶麦山的带领下,张海成和村里的其他几个贫困户共赴山东莘县学习大棚的种植技术,看到莘县的村民通过种大棚发家致富,张海成和其他贫困户便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努力摘下贫困户的帽子。为了学习种大棚的技术,张海成和其他贫困户前后奔赴莘县30多趟,打电话次数更是数不清。
张海成在大棚内采摘豆角。韩毅摄
走进张海成的大棚,看到套种的豆角和西瓜,西瓜已经成熟,豆角部分可以摘下来买了,热情好客的张海成挑了一个西瓜打开让在场的大伙吃。“从2016年种大棚,我这心气神就提起来了,每天都在大棚里干活,就不知道个累!这大棚里的温度较高,西瓜和豆角的上市时间都较早,2016年第一年种就卖了一个好价钱,西瓜和豆角收完后还可以种一茬茄子,一个大棚一年下来净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后来,我又承包了别人的一个大棚种植了甜瓜,两个大棚的年净收入可以达到2.5万元左右。”张海成一边吃着西瓜一边开心的说。
随着种植技术的熟练,张海成的大棚收入渐渐地稳定了下来,张海成和其他村里搞大棚种植的贫困户也都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贫困户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里的其他村民开始跟着这些贫困户开始搞大棚种植。大名县农业局和大名职教中心在村里开设种植培训班,提高全村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吴未城村的大棚种植成了规模,并在村边建起了蔬菜大棚种植基地。2017年,定点帮扶吴未城村的河北美食林集团将收购车开进了田间地头,解决蔬菜和瓜果的销路问题,并且平均每公斤比市场收购价高0.4元。
“现在技术有人教,美食林也上村收购,在地头把钱都挣了,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真的感谢党的好政策。”张海成说。
如今,走进张海成的家中,冰箱、空调、太阳能和彩电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从以前的家徒四壁到现在的家电齐全,张海成的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张海成总结自己这几年的变化原因说出了6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