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创四建”活动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唐山市科技局组织实施五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实现在撬动产业迭代升级上走在全省前列。
一、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一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培育后备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和先进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探索建立集“入库培育、随时受理申报、常态化培训、及时指导”于一体的管理服务方式,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0家。二是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扩量提质,采取集中培训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政策引导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培育专业性强、服务质量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全方位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科技需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00家。三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推动创新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围绕产业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新培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
二、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构建支撑服务新载体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坚持统筹布局、分类管理,着眼需求、聚集资源,推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二是培育壮大“双创”服务平台。实施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培育计划,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三是大力提升区域创新平台。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提升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培育产业竞争新动能
一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谋划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5-10项,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抓好农业典型示范,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突出扶持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二是精准开展科技招商。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国内聚焦“京津研发、唐山转化”“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国外深耕日韩,精准开展科技招商,引进科技成果70项以上。举办专场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新培育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完成100亿元以上。三是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扎实推进河北省县(市、区)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开展全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监测工作。突出推进县域在增加创新投入、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创新条件、提高创新产出、创新科技管理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支持县域巩固优势,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加速跃升。四是全面推行基层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对科技特派员进行科技政策法规、科技管理知识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1-3次,提高基层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现实科技需求,宣传科技政策,向企业推送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公开评选“十佳科技特派员”和“10名优秀科技特派员”,激励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
四、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增强创新发展新驱动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技人才全谱系支持,组织实施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0项,培育建设16个引领我市重点学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二是加强省级院士工作站建设。按照国家、省有关省级院士工作站建设的新要求,引导企业与院士及其团队建立研发合作平台,不断加强现有省级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创新要素向唐山市聚集,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和战略发展的相关难题,逐步建立起院士专家与企事业单位协作的长效服务机制,促进院士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加强国际人才合作交流。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为统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教育、卫生及乡村振兴战略等需求,积极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唐考察、培训及技术指导,组织“外国人才唐山行”活动。组织省级引智项目和省“燕赵友谊奖”推荐申报工作。实施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积极做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坚持“一次办好”原则,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外国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高端外国人才到唐山创新创业。
五、实施研发投入增长行动,推动综合创新能力新提升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市、县财政科技资金快速增长机制,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研发投入考核机制,制定分解县(市、区)R&D投入年度目标,督促责任落实。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80%。二是加快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推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扎实推进银企对接,鼓励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强化科技统计支撑。鼓励各县(市、区)开展研发活动统计专项培训,引导企事业单位规范研发项目管理,指导和督促企业做好研发辅助账等基础性工作,做到应统尽统。强化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切实提高企业统计人员业务政策能力。强化对重点地区和单位一对一跟踪服务,对无研发经费投入或者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过低的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点对点的培训指导,对投入强度较低的县区,加强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