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网河北电科院获悉,近日,京津冀电网大规模远距离受电控制装置获得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经专家鉴定,河北南网新能源电力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京津冀电网攻克大规模远距离受电难题。河北省通过特高压输电工程接纳远方电力的能力由2017年的100万千瓦提高到当前的350万千瓦,每年可减少我省煤炭消耗约400万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来替代传统火电,同时利用西电东送工程,增加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外购电力,2019年夏季,河北南部电网外受电比例达25%。
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快速发展,大规模随机性、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降低了电力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导致大电网宽频段功率振荡问题日益突出,直接造成蒙西-京津冀和陕西-河北两大西电东送通道最大输电能力下降超过200万千瓦,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区外受电能力。
国网河北电科院大规模远距离受电控制装置项目负责人梁纪峰介绍,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2013年起,国网河北电科院依托河北省输变电工程技术中心,累计投资1700万元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大规模超实时电网数字仿真实验室。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研发了大电网宽频段功率振荡的广域协调控制方法、火电全天候振荡控制与风电自适应振荡控制等技术,成功掌握了保障京津冀电网大规模远距离受电的关键技术,并于2017年起逐步推广应用。
这些技术得到有关方面认可,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目前这些技术成果已在河北、陕西及内蒙古等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