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专题库

雄安:未来之城 渐行渐近

2020-05-27 11:10:57 作者:赵晓慧 来源: 长城网

  长城网讯(记者 赵晓慧)初夏时节,雄安新区K1快速路(一期)项目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万众瞩目的雄安,正实现从以规划为中心向以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变,“未来之城”的轮廓日益清晰。

  如何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如何把一张蓝图转变成路线图、项目表和施工图……“未来之城”的发展也成为出席2020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本人供图

  绿色新区 打好生态底色

  2020年4月1日,迎来又一个春天的雄安新区,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浓浓的绿意。

  漫步“千年秀林”,一列列油松蓬勃舒展,青翠挺拔;一棵棵红枫随风摇曳,倩影婆娑……透过层层叠叠的枝桠,不仅能感受春的气息,更能看到雄安更加锦绣的未来。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在“千年秀林”9号地块栽下第一棵树。2019年底,新区总造林面积已达31万亩,树种达200多种,植树约1500万株。根据部署,今年新区计划植树造林10万亩。未来,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2017年的11%提高到40%。

  和自然之绿交相辉映的,是雄安的生产生活之绿。从智能井盖到智慧路灯,从人脸识别支付到超低能耗建筑……未来之城的绿色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作为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称,超低能耗建筑能够实现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的健康环境,有效提升生活品质、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对支持雄安新区绿色发展路径,实现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记者 刘潇 摄

  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大型建设工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被誉为新区首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其中蕴含被动式门窗系统、外墙保温系统等许多创新的绿色元素。从这里可以管窥未来雄安新区的绿色建筑和低碳运行。

  数据显示,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率达9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节能的建筑。深入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对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明显。

  对此,倪海琼建议,要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在公共建筑和新农村建设中率先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制定鼓励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门窗、保温、环境一体机等关键部品和设备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一批核心企业和产业基地,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可靠、有效供给的产业链,更好地服务于雄安新区等重点城市和重大工程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本人供图

  未来之城 筑牢人才之基

  近日,雄安新区发布了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1.0版本)和第一批标准成果。此次标准成果的发布,是雄安新区探索“新型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双基建”模式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初步估算,在新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项目中,“新基建”投资额占总投资的比重近五分之一,规模达到近千亿元。

  同一时间,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提出“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年底将达417万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表示,“新基建”是一个新领域、新技术、新方向,必须有专门的相关领域人才做支撑。“借助这个契机,吸收一大批专业人才或者是专门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高端企业和高等院校入驻,不仅让‘新基建’在雄安扎根,还要建设成为引领我国其它城市‘新基建’的一个样本和示范。”

  杜彦良称,雄安新区与京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互补,在高素质人才吸纳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雄安新区要利用这一优势,首先定位于科学中心,以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杜彦良提出的科学中心涵盖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国际研发、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国际贸易,还包括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雄安新区要抢抓这一机遇,加快科学中心建设,同时建立一批国家发展所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国际技术制约的大科学装置以及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级的研发平台,以此突破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引领全国乃至世界科技的发展。”杜彦良说。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本人供图

  千年大计 夯实民生福祉

  5月21日,2020“甘霖行动”——雄安退役军人暨征迁群众劳务恳谈专场接洽会在安新县举办。中铁一局、中建三局、北京中建、北京城建、北京金都园林、诚通凯胜、中铁一局等10家用人单位与新区三县近百名退役军人及征迁群众面对面沟通,以帮助达成就业意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综合当前疫情形势,调低了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提高了预期的失业率水平,并将‘保居民就业’列为‘六保’之首,反映出疫情冲击下我国就业方面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称,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新区应开展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专场招聘活动,为退役军人、农民工、征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提供帮助。

  一组数据印证着刘劲松的观点。为扩大就业,雄安新区在坚持传统产业治理与升级的同时,出台提升就业创业“十大行动计划”,通过创建10家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培育百家劳务企业、对接千家招工企业、组织万人参加岗位培训,既可以让10万人上岗就业,又可以保障新区全面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

  企业是就业的保障,企业稳则就业稳。刘劲松建议,要利用雄安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入挖掘项目的用工潜力,引导当地的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同时,在援企稳岗上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扩岗位、扩就业,帮助困难企业稳岗位、保生活。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保民营企业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刘劲松称,雄安新区应不断深化改革,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用工及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解决发展难题,进而稳定企业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吸引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龙头民营企业落户新区,帮助新区扩大就业规模。”刘劲松称。

关键词:雄安新区,全国两会,科技创新,就业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