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的“特色产业振兴 全国媒体云端看河北”系列活动首站于6月9日正式启动。
活动第一站采访团来到了邢台市清河县,来领略“中国羊绒之都”的魅力,探寻清河羊绒产业发展的新变化。
清河作为一座千年古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更是因羊绒产业而广为人知。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纺织小郡,到今天的“中国羊绒之都”,清河羊绒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积淀,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使清河享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
全国首家羊绒博物馆 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图为中国羊绒博物馆的“羊绒百科”展区。
走进全国首家以羊绒为主题的纺织类博物馆——中国羊绒博物馆,其具有现代风格设计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在这所文化殿堂里,它将羊绒始生、羊绒简史、羊绒百科、羊绒工艺进行一一展示,同时还归纳梳理了六千年世界羊绒产业发展史,回顾了清河县40年来羊绒产业的发展历程。
抓绒、分选、开松、水洗、分梳、制条......走进羊绒博物馆后一组组生动的人物动画,在一个个逼真的工厂模型场景中不断地活动着,让人们更直观的认识了解到羊绒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工序。
“这些人物动画都是从清河羊绒企业的工厂中进行实地拍摄,然后对其进行等比例缩小后投影到模型场景中的。”中国羊绒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博物馆中的羊绒工序展区时说。
据介绍,中国羊绒博物馆中收藏了数百件羊绒服饰、纺织机械、文物典籍等,并实地拍摄了大量相关图片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除此之外,博物馆还采用声光电、3D全息投影等现代化科技,结合油画、版画、实景再现等表现手法,展现了羊绒产业的发展脉络,发掘羊绒文化的独特内涵,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清河作为中国羊绒之都的创新精神和历史承担。
图为中国羊绒博物馆收藏的A187F型梳绒机。
清河因羊绒而兴、因羊绒而盛。历经40余年发展,羊绒已成为清河最靓丽的名片、最浓郁的情怀,中国羊绒博物馆是记录世界羊绒历史的“百科全书”,是展现清河羊绒发展历程的“经典画卷”。
积极探索新方向 实现发展新突破
“全世界每年的羊绒总产量为一万多吨,2019年,我们公司通过羊绒分梳共提取羊绒2300多吨,占全世界的20%,全国的30%。”河北宇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郭子忠在公司与香港南旋集团合资建设的南旋羊绒针织智慧城项目园区中介绍说。
图为河北南冠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
在清河羊绒深加工企业河北南冠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看不到密集的操作工,在数千平方米的纺纱车间,只有三、五个工人在忙碌;在这里你也看不到工人们手动纺纱的场景,偶然会看到工人们在全自动纺纱机上的“一键”式的操作……企业负责人李诚说:“生产完成数控化,不但俭省了人工,也使产量质量与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要定制一件羊绒套裙,颜色要粉色,带暗格花纹……”在河北浩丽羊绒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彭永康刚刚接到了一笔“私人订制”的订单,他将个性化定制信息发给研发中心……几天后,一件完美的羊绒服饰便成功下线。研发设计网络化、采购销售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传统的羊绒产业拥抱互联网也可以变得如此时尚。
图为河北昭友绒毛纺织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对拨缝后的羊绒材料进行定位。
在河北昭友绒毛纺织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车间缝制纯手工羊绒服饰,打样开片、拨缝、锁边、加固烫缝……一道道生产流程井然有序。企业负责人高翔告诉笔者,一件手工缝制的双面绒大衣有40多道工序,至少要缝制15000针以上,全部手工完成,手工缝制的服饰更加自然灵动,而这份“匠心”也为产品赋予了更多附加值。
“这件西装所使用的原料是我们集团与多家高校院所合作成功繁育出的超细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该羊绒更细更长、制成的衣物也更轻更暖。”河北红太集团负责人崔文浩介绍说。据了解,该集团还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设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除在一些机场开设有实体门店外,集团还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电商平台,目前已开设有天猫商城和京东商城等。
图为河北红太集团产品展厅一角。
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拓展“私人订制”业务、建设互联网电商平台……各家清河羊绒企业在自身发展阶段的瓶颈期分别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实现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历经40年的发展,清河羊绒产业逐步发展成为集分梳、纺纱、织布、针织一条龙的完整产业体系。近年来,针对如何发挥清河羊绒产业既有优势,实施产业升级这一个重大课题。“清河羊绒”围绕打造“羊绒之都 世界绒谷”的目标,不断挖掘与传承“清河羊绒”品牌的核心价值,全面提升“清河羊绒”的“温柔力量”,发力设计与创新,打造羊绒小镇、拓展电商平台、建成中国羊绒博物馆……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了羊绒产业向时装产业转型升级,让羊绒制品走上了更广阔的时装舞台,清河正从“羊绒之都”稳步迈向“时尚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