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来自河北易地扶贫搬迁一线的报道之一:魏县:搬出大堤 奔向小康

2020-07-03 09:46:07 作者:郑建卫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编者按:今年,河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由工程建设转向后续扶持。上半年,全省完成集中安置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拆旧复垦复绿工作,有搬迁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实现1人就业,社区治理和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为确保2020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即日起,长城新媒体记者深入到河北魏县、大名、内丘等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县,采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记录各地克服疫情影响强力推进后续扶持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喜人成果。

      长城网讯(记者 郑建卫)6月份,已经进入汛期。但是魏县李家口村56岁的郭青梅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了。“我们村原来在漳河大堤里,一下雨就害怕,晚上根本不敢睡觉。1996年漳河发水,水和院子平,房子好像漂在水上。”6月10日,郭青梅告诉记者,当年她和丈夫拉土垫高宅基,院子比村里街道高2米多,当时村里其他人家,水都已经漫过窗台了。

    郭青梅搬到贺祥社区后再也不用怕下雨被淹了。 郑建卫 摄

    漳河,横贯魏县中部 ,据魏县县志记载,民国时代17年间,漳河就有5年发大水使魏县受灾。魏县群众的贫困,一定程度是漳河水灾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南北大堤防御洪水。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2015年,仍然有12个村庄21288人居住在漳河河堤之内面临洪水威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70人。

  “不背井、不离乡,跨过大堤奔小康”

  一定要把河堤内的群众搬出来,改变他们世代面临洪水威胁的命运,和全县群众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魏县县委、县政府的共识。

  新建的搬迁社区贺祥社区,离漳河北大堤不过300米,安置着沙口集乡李家口村、段家庄村4916名群众,这里与这两个村的距离都不过3公里,“不背井、不离乡,跨过大堤奔小康”,这句顺口溜成了在社区居民中流行的新民谣。

  村民住上了小洋楼。 魏县搬迁办 提供

  “魏县按照既可以行洪避险,又就近便利的原则,将安置社区全部选定在距离迁出村平均不超过3公里的地方,使搬迁群众在入住新社区的同时,保留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缩短生活磨合过渡期。每个安置点拟定选址过程中,也都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满意了,才最终确定选址。”魏县县委书记樊中青说。

   贺祥社区处处风景。 郑建卫 摄

  在社区安置房户型设计上,坚持从县情出发,克服县级财力紧张的困难,照顾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规划设计了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连排庭院住宅,同时配建部分多层楼房,满足老中青不同安置户的居住需求。规划设计图样出来后,主管部门组织群众代表征求意见,最初设计的水龙头只有室内的,群众反映干农活回来后满脚泥土直接进屋洗漱不方便,经吸纳群众意见,调整了设计图纸,在院内增加了一处水龙头。

  为把社区建成优质放心安置社区,魏县采取监理公司现场监理、住建部门驻场监管、群众代表参与监督的方式,对安置社区工程施工环境、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全面加强监管,对住宅进行分户验收,验收一户交付一户,完成全部分户验收后出具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备案,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赢得了群众对工程的认可。

  “搬新家、住新房,又和老公拜回堂

  一句豫剧唱腔道出58岁搬迁户(2016年脱贫)王爱平的幸福生活。2018年11月,王爱平搬进了贺祥社区宽敞的高层楼房,丈夫常银双也在小区物业做维修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很开心。6月8日,她指着挂在墙上的大照片说,“我们结婚34年没有照过婚纱照,拍这张照片不是为了结婚纪念日,就是为了庆祝搬进新房!”她边说边高兴地唱起不大标准的豫剧唱腔:“搬新家、住新房,又和老公拜回堂。”

   拍婚纱照纪念搬进新房的王爱平。 郑建卫 摄

  走进贺祥社区,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小楼,一条条绿树成荫的街道,通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学校、老年公寓、卫生室、村民服务中心、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在文化广场,几位老人正在休闲锻炼,几个孩子高兴地奔跑玩耍。群众搬出后的生活品质实现了质的提升,成了周边村村民羡慕的对象。

  在新社区附近和拆旧复垦土地上,蔬菜大棚、密植梨、食用菌、花卉等现代农业园区一个接一个建了起来。贺祥社区建成了84座盆植蔬菜大棚,贫困户可资金入股并在大棚区内就业,既有分红又得报酬。社区周边发展起万亩桃园,每年4月份举办桃花旅游节,7月举行鲜桃采摘节,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群众收入逐年增加。户村社区与邻近几个村发展700亩密植梨园区,三五年后梨花观赏和鲜果采摘旅游也将成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被果树环绕的贺祥社区。 魏县搬迁办 提供

  段保祥,李家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自从搬进贺祥社区后,他主动申请种植了10个盆植蔬菜棚,通过积极学习、钻研技术,每年蔬菜棚收入30000元;他又把自家的4亩地种上了优良品种的桃树,预计明年就可挂果,粗略估算每亩能增收6000多元。现在,段保祥成了全村的大忙人,谁家种植上出了问题都找他帮忙,他也变成了全村的种植能手和致富能手。

  贺祥社区毗邻县经济开发区,魏县人社等部门和企业组织有意愿的搬迁群众免费培训,优先在开发区企业务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8年5月,李家口村的常保生从老村破旧不堪的房屋内搬进了贺祥社区的新房里,帮扶干部先是帮他在社区物业公益岗位谋工作,让他当上了社区保洁员,每个月能挣1000多元;又帮他儿子常发军学习电焊技术,现在常发军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每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常保生说。

  “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在贺祥社区,一面面字体隽秀、琅琅上口的家风古训文化墙,为整个社区平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文化韵味。

  拆除的旧村正在复耕。 郑建卫 摄

  搬出旧村,贺祥社区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目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制作宣传画、喷绘标语、树立宣传牌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政策、文明乡风等内容,引导搬迁群众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

  贺祥社区探索实行“党建+三治”模式,设立社区党总支,书记由乡党委副书记兼任,下设四个党支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当先锋做模范,对党员搬迁户在院门上钉挂党员标识牌,推进社区德治、法治、自治。组建社区居委会,吸纳原迁出村的村“两委”干部为成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每2名居委会成员管理1个网格,负责网格群众的日常公共管理事务。

  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物业服务中心,设立图书室、村民活动室、道德大讲堂,建起了群众大礼堂,开展道德宣讲、手工艺培训、文艺活动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江庄社区、户村社区,正准备建设村史馆,收集旧村内的石磨、纺车、犁耙等物件,集中存放展览,让搬迁群众看得到历史,留得住乡愁。

  “十三五”期间,魏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总投资18亿元,新建集中安置区6个,涉及漳河河堤内4个乡镇、12个村庄,搬迁人口212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70人。截至目前,入住率达到100%,旧房拆除率达到90%。

关键词:易地搬迁 扶贫 魏县 贺祥社区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