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抓党建 防疫情 促脱贫 保小康•第一书记扶贫记⑤】刘景业:让贫困户从“蹲墙根”到忙致富

2020-07-15 11:21:35 作者:吴新光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核心看点】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驻阳原县榆林关村第一书记刘景业驻村后,上炕头、下地头,问计于民,巧施“兵法”,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让村民闲暇时不再“蹲墙根”;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养牛、养鸡、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既富村也富民。

  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驻阳原县榆林关村第一书记刘景业。 记者 吴新光 摄

  长城新媒体记者 吴新光

  皮肤晒得黝黑,与这里的村民并无二样;50多岁的人了,干起事来风风火火,像个“拼命三郎”,村里百姓都喊他“敬业”书记。

  脱贫攻坚有思路,百姓致富有门路;村里大事小情不放过,与村民打成一片……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驻张家口市阳原县榆林关村第一书记刘景业。

  刘景业在村头的山上考察项目时,不慎跌倒,造成小腿腓肠肌撕裂。医生告诉他要卧床休养至少1个月。仅过了2天,村民就看到他拄着拐杖参加村民代表大会。“打着石膏,拄着双拐,仍为村里事操劳,我就知道刘书记是真为咱老百姓办事来的。”榆林关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峰感慨地说。

  小腿腓肠肌撕裂后不到3天,刘景业就拄着双拐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以奖代补”动起来,村民不再“蹲墙根”

  榆林关村村西的大垃圾山,堆积了十几年,甚至有的堆积了30多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2018年3月,刘景业带领工作队员来到榆林关村,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垃圾山,让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榆林关村属于典型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小山村。以前,蹲墙根聊天、打牌、晒太阳,是村民们打发日子的主要方式。在他们眼里,村里的事是工作队和村干部的事,家里的事才是自己的事。

  刘景业带领村民开展全村大扫除,设立了卫生清洁日。

  如何让村里的事变成自己家里的事?刘景业自掏腰包,买了一些脸盆、铁锹,搬到了墙根下。“谁打扫卫生,谁就能获得这些奖励!”刘景业的话还没说完,村民们就纷纷站起来,回家拿来扫帚、铁锹,“刘书记,你说扫哪儿吧!”刘景业没想到,“小奖励”也能办大事,墙根再也“蹲不住”,村民从揣着手看,到动起来干。

  “以奖代补”,成了刘景业的工作“法宝”。

  接下来,工作队陆续买了些洗衣粉、草帽等生活用品,继续奖励村民,组织大家每周打扫一次卫生,还给每户划分责任片区。

  垃圾山清除掉了,大家伙的门前屋后打扫干净了,村民们忽然发现,这样的生活才过得舒心。

  现在,村里虽然设置了卫生公益岗,但到了每月15日全村清洁日这一天,村民们仍然自动走出家门打扫卫生,形成人人讲卫生、人人热爱村集体、人人热爱生活的好习惯。一把扫帚,扫出了好环境,扫出了邻里和谐,扫出了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

  刘景业意识到,制度机制是最可靠的保障。他和工作队建立了村规民约,开展以孝治家和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当选家庭公开挂牌奖励;村民实行积分制,按日常劳动表现等给村民打分,将来村里分红,与积分挂钩。

  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养成了懒汉。“脱贫首先要脱思想上的贫。”刘景业说,只有让百姓动起来,才能富起来。

  种庄稼地、种杏扁,村民主动干去了,人人争当勤劳致富的标兵。村民们渐渐地有了笑模样。

  经入户走访调研,刘景业发现,村民之间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而且与外界交流更少,信息非常闭塞。于是,他和工作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村里铺设了千兆光纤,实现无线WiFi免费全覆盖。村民们手机可以上网了,了解各种致富信息、产业发展信息。

  ——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村史馆、村民活动中心,成立了村舞蹈队,村里活跃了起来。

  ——在阳原县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投资近30万元建起了村民公共浴池,让村民常年都能洗上热水澡。

  “以前村里全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一踩就是两脚泥。”孙建峰说,刘书记驻村后,村里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是街道硬化到户,太阳能路灯亮化到门。

  刘景业为村里建了标准化卫生室,医保联网,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

  榆林关村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形成了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多村民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患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疼的多了。

  针对这一情况,村里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卫生室配备了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设备。你看,这是刘书记给协调购买的血象分析仪。”榆林关村村医张东顺介绍说,“我们完善了村医签约机制,与医保部门联网,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

  健康扶贫,扎紧百姓钱袋子上的窟窿,重在预防。“刘书记还让我去张家口251医院进修康复理疗呢!”张东顺说。

  “卖粮计”树威立信,党支部成了“领头羊”

  榆林关村里没产业,村集体没收入,村党组织威信不高。刘景业和工作队在榆林关村上演的一场“卖粮计”,在村民心中树起了威信。

  2018年驻村伊始,刘景业在入户走访中得知村民最大的揪心事是卖粮难、增收难。一年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总卖不上好价钱,越积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低。村民只能当饲料卖。

  刘景业带领工作队员挨家挨户统计2014年到2017年间4年的存粮情况。“统计粮食莫非是算收入让我们脱贫的?”部分贫困户故意隐瞒存粮情况。工作队最终统计出全村存粮共有30余万斤谷子和25余万斤玉米。刘景业知道有不少“水分”,他打算拿来做番文章。 

  刘景业带领工作队自筹资金,联系爱心企业收购村民陈粮。

  工作队多方协调收粮点和加工企业,当收粮的大货车开到村口时,刘景业拿着名单,站在墙根前向村民宣布:“玉米和谷子收购价都高于市场价两毛钱。但只收购你们上报的存粮数量,多1斤都不收!”隐瞒存粮数量的贫困户顿时傻了眼。

  由于村民的存粮大多为陈粮,收粮企业怕砸到手里,只答应先收粮,但不给现金。“刘景业和工作队员3人自掏腰包,凑了40万元先垫付给收粮企业。”村民们哪里知道,“神通广大”的刘书记背地里付出的心血。

  刘景业在炕头上给自己说的那番话,孙建峰铭记于心:“老孙,我们驻村3年如果干得好,村民只会记我们一阵子,但会记你们一辈子;我们干不好,村民也只会骂我们一阵子,但会骂你们一辈子。”

  自此之后,村“两委”与工作队拧成一股绳。“以前,村支书遇到事,背着手、甩着手。现在,村里大扫除,村支书主动上前干,哪苦哪累,去哪干;上了心、用了心,主动谋划要把村里事情做好。”刘景业告诉记者,村里带头人能够带头了,“党支部”这面旗帜竖起来了。

  谁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谁家生产上有什么难题,刘景业全都记在心上。孙建峰知道,刘景业不是省城机关来的“大处长”,他是村“两委”的“主心骨”。他着力加强党支部的“四个能力”建设,即方向政策的把握力、脱贫措施的落实力、内生动力的引领力、理想信念的坚定力,让党支部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刘景业带领工作队开展为期100天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网上答题竞赛。

  持之以恒抓党建,党组织实行网格化管理。刘景业在全村划分5个网格责任区,分别设立党小组,实行支部委员包小组、党小组包户、党员包人制度,每个党员每季度开展好“五个一”活动。

  建强党支部,需要不断注入新生力量。由于做事有思路,干事有章法,孙彦被称为村里的“秀才”。2018年,孙彦写了入党申请书,7月,孙彦当选为榆林关村新一届村民委员会委员。今年6月,孙彦正式转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刘书记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在工作中成长进步,掌握更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刘景业第一时间返回了榆林关村,迅速组织村“两委”、党员、村民志愿者,开展网格化入户排查,不漏一人不落一户,构筑一道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刘景业在卡点一线指挥疫情防控,自己掏钱为村民购买了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借牛下崽”辟新路,富村富民一起抓

  刚到榆林关村时,孙建峰递过来的一份材料让刘景业捏了一把汗:全村192户470人,其中131户30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耕地4300多亩,水浇地面积为零……

  只有农民手里的饭碗端稳了,才能实现稳定脱贫。通过反复调研、查阅资料,刘景业了解到榆林关村是贡米之乡,所产谷米颜色金黄、味道醇香,明正德年间御封为“神仙米”。刘景业眼前一亮:“神仙米”不就是榆林关村的宝贝吗?

  河北富榆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展示“富榆”牌小包装“神仙米”。 记者 吴新光 摄

  于是,刘景业协调爱心企业,建起了小米加工厂,吸纳五六个村民务工;建工厂,解决深加工的问题,建立“公司+农户”脱贫机制。

  没有品牌的“神仙米”难登“大雅之堂”。为此,刘景业专门跑到原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富榆”牌商标。

  为解决销售的问题,榆林关村成立了村集体性质的河北富榆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河北省邮政公司签订销售协议,对农民种植的谷子进行订单式收购。

  工作队购置90余套旋耕机、微播机和打捆机等设备,推动农业种植小型机械化、优质品种规模化。2019年,全村谷子种植增加了近1000亩,村民农业种植年收入26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到50余万元。

  如果说集体经济富了村,那么,庭院经济则富了民。

  榆林关村空置院落多,有六七十处。刘景业思忖,偌大的院子,不能都闲着呀!市场上,羊的价格不稳定,驴的价格也不稳定,牛的价格最稳定。

  听说东井集村建有养牛场,于是刘景业马上联系,协商“代养”协议。他进户宣传“借牛下崽”政策:贫困户不出本钱,借养牛场的牛来养,一户贫困户最多可养5头,这些牛都是肚里带着小牛的,下的牛崽归自己。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拓展村民致富门路,与禾牧昌肉牛有限公司合作养殖肉牛。

  “为给村民们增加营养,要让每一个村民都能吃上鸡蛋。”城里人早已习以为常的事,对于榆林关村民来说,还很难。于是,刘景业联系养鸡场购买扶贫鸡,给村民免费发放成年母鸡。

  鸡下的蛋,越来越多,自家吃不了,咋办?刘景业又给村民想办法——都是散养鸡,柴鸡蛋有营养,可以卖到城里去。机关干部、帮扶干部来村里,也要买一些柴鸡蛋带回去。

  2020年开春,工作队又给每户贫困户送来100只小鸡。又养鸡,又养牛,村民们的院子里热闹了起来。

  发展庭院经济,要养殖加种植。工作队利用庭院统一种植优质“富士”苹果树1500多棵,进一步拓展致富门路,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8600余元,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景业和工作队的努力没有白费。由于脱贫成效突出,榆林关村党支部荣获张家口市脱贫攻坚先锋集体称号,榆林关村被评为张家口市文明村镇。刘景业荣获2018年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张家口市脱贫攻坚先锋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最美阳原人称号。驻村工作队被省扶贫领导小组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

  【第一书记感言】把政策的温度转化为群众的满意度

  刘景业:驻村两年多来,无愧于心,无悔于民。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榆林关村已于2018年底脱贫出列。

  紧紧抓住以党建促脱贫这个“牛鼻子”,发挥基层党建“三个作用”: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第一书记的带动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形成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群众富家业的脱贫攻坚合力。紧紧围绕产业就业扶贫这个关键,再想办法,再增措施,再用力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的实效。    

  守住为民办事服务这个初心,担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使命。做好群众身边的党代表,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所急、所盼、所求,把政策的温度转化为群众的满意度。

关键词: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