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国网平山县供电公司:笃定前行 誓当扶贫领路人
——记国网平山县供电公司驻王坡乡贾青炭村第一书记刘国军

2020-10-14 10:00:10 作者:韩文诚 来源: 平山县供电公司
分享:

  贾青炭村位于平山县王坡乡北部丘陵地带,环境优美,山水环绕,鸟语花香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很难想象,5年前的贾青炭村竟是王坡乡出了名的落后村,出行不便,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而说起贾青炭村的变化,就不得不想到驻村第一书记刘国军。

  刘国军曾是国网平山县供电公司的供电所所长,2016年10月主动请缨担任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的刘国军曾是个不被乡亲们看好的“白面书生”,但驻村帮扶近4年来,他用行动一步步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不仅让贾青炭村走出窘境,还让这个小山村实现了美丽蜕变。

  重扶智 激发内生动力

  在贾青炭村精准扶贫办公室桌上有个厚重的笔记本,这是刘国军的扶贫日记,全面记录着他在村里的点点滴滴。

  作为平山县“十三五”贫困村,贾青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28户56人。刘国军坚持每月遍访一次,村民都亲切称他为“小刘书记”。

  身患糖尿病、每天不离药的贾明亮是村里的重度贫困户。2017年,刘国军与他家结对帮扶后,帮他盖起了新房。“现在住上了新房,还养了十几头猪,今年刘书记帮着我一块卖了12只小猪崽,赚了一万多块钱呢,日子越过越好了。”提起刘书记,贾明亮连连点赞。

  “扶贫更要扶志、扶智。”作为平山公司的一名供电员工,刘国军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智力资源和优势,在贫困户中每年投入了3万元通过党委、工会大力开展贫困户消费扶贫。并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完成了农业开发土地流转、花椒种植和光伏电站,人均增收3000元,危房改造13户。

  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刘国军坚持发挥“4+N”党小组引领产业扶贫模式,采取“支部+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一个党小组引领1个至2个产业,一个党员成为1个产业的致富带头人,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发展核桃基地1000亩、花椒基地500亩、红薯基地300亩,花生基地250亩、玉米基地300余亩,每个产业村集体却以一定比例入股分红,一系列产业帮扶措施,让贾青炭村的村集体收入实现了几何级增长,户均增收近2万余元。

  抓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的收入比往年整整多了两倍,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帮俺们找到了销路,把自己家的粮食卖出去。”王坡乡贾青炭的村民高兴地说。

  “我们注重物质扶贫的同时也注重文化扶贫。既要帮助贫困家庭解决眼前的困难,也要为群众今后的生活谋幸福。”刘国军带领工作队利用贾青炭村的土质优势,将“红薯粉条助脱贫”作为新项目,以“纯手工”的特色,将“产品”变“商品”,以带动脱贫攻坚作用大的菜、油、薯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实现“每户增收,共同脱贫”的目标。通过物联网、广告宣传、进食堂等销售路径,让纯手工红薯粉条真正的走出去,2019年为各村销售白菜2000斤,花生油300斤,为村民增收近一万元,进一步实现文化扶贫的目标。

  “我们这儿以前一下雨,地上到处都是泥。自从给俺们修了街道以后,地上可干净了,又给安装了健身器材,没事儿的时候还能出来锻炼锻炼身体呢!”在争取地方政府资金73.6万元后,大力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水平,对村内街道进行拓宽硬化共计4000多平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修建垃圾池4个,配备垃圾桶40个,修建河道护坡900平方米,卫生厕所改造72个,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新建村民文化广场、戏楼、宣传橱窗,修建文化墙,安装健身器材11个,为村民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以后,刘国军和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田地、房屋、山林、等资源作为开发对象,实现流转全村土地、山林1000亩,流转费每年收益25万元。投资30万元利用林坡地栽植优质花椒500亩。各类资源作为股金入股,目前,有78户入股土地流转、82户入股花椒栽种,实现了村民及贫困户入社会覆盖。社会爱心企业为村委会屋顶投资18万元,建设40KW光伏发电站,与2019年7月并网发电,每年给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收益。(韩文诚)

关键词:平山县供电公司,扶贫,领路人,刘国军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