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凭借其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迅速引发现象级传播,首期节目播出当晚话题阅读量超过4.5亿。居高不下的热度,再次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劲鲜活的生命力。
从名字不难看出,这档火爆的节目聚焦的是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比如《尚书》《论语》《史记》等。节目以创新的形式,在“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中分别展开戏剧演绎和专家解读,展现典籍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讲述传承故事,让观众通过荧屏实现跨越千年时空的文化对话。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近年来,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原创文化类节目,受到观众和广大网友的好评甚至追捧。继《百家讲坛》之后,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等开启了中国电视新一轮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潮。之后,《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改变了以往娱乐综艺节目独霸荧屏的现象。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彰显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节目持续爆红,一次次证明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缺乏群众基础,关键在于如何创新表达方式,让“过去”走进“当下”,走进大众眼底和心里。
传统文化植根于历史语境,如果原样照搬到现代社会,很可能水土不服。如何打通“过去”与“当下”的通道,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无障碍“对话”,考验着文艺从业者的智慧。今天的人们之所以会好奇“过往”,一定是关注那些融入血脉的东西。就像《朗读者》读的是前人的文字,抒发的却是当下的情感。同理,在《国家宝藏》中,大众看到了华夏文明、技艺的博大精深,更看到了这些“传统”对今天的深远影响,由此发自内心地赞叹、震撼。这些节目通过荧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光照进当下,走进人们生活,架起了“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桥梁,这样的节目才让人的生命更加丰盈,让民族之文脉更加源远流长。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生活,才是最好的传承与发展。立足这一点,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将之与流行文化元素和新技术相嫁接,成为传承、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经典咏流传》采用“和诗以歌”的方式,将传统的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国家宝藏》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趣闻逸事”视角解读国宝,做到了既有史有据,也生动有趣;《典籍里的中国》充分利用戏剧的假定性特性、历史时空的交错、现场空间的自由转换以及观演关系的切换,用极强的艺术想象力让古今对话照进现实……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传承+创新”为理念,不但表现出中华文明的独特美感,也释放出民族文化的时代魅力。(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