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许艳艳 马宁
“如果不用‘两层膜’,我们的收成不会增加一倍,农民搞大棚种植的信心也不会这么强。”
3月27日,在张家口市蔚县代王城镇南门子村蔬菜大棚里,李俊磊正忙着将育好的苗移入棚内,说起收成,他喜笑颜开。“我们种植的蔬菜以豆角为主,间种叶菜。本地豆角的上市时间在6月初至11月中旬,一个棚一年能挣一万多。”
李俊磊在大棚内查看幼苗长势。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两年前,李俊磊的豆角可挣不了这么多。
李俊磊是蔚县顺天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2014年退伍后,他先是在外地经营服装生意,2016年回到家乡,与父亲李永生一起经营家里的14个大棚。李俊磊跑遍了周边的商超,逐渐打通销售市场,带动当地30余人建起百余个蔬菜大棚,并于2016年成立顺天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
大棚建起来了,销路也顺畅了,遇上豆角上市时节,南门子村大棚前的这条数百米的马路被各地采购商围得水泄不通,南门子村蔬菜交易市场成为口口相传的蔬菜交易集散地。但好景不长,频发的霜冻天气让李俊磊犯了难。
“张家口的霜冻天气经常持续到3、4月份,如果棚内蔬菜不能在霜冻前育好苗种进去,推迟到5月份再种的话,一个棚一年也就能挣8000块。那搞大棚种植和搞露天农业又有什么区别?哪还会有社员愿意投钱建棚?”
设施农业带动了当地种植户增收。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李俊磊希望借助设施农业带领乡亲们致富,但面对张家口的霜冻天气,李俊磊又毫无头绪。2017年,父子俩一门心思扑在找对策上。
“一层膜不足以抵御霜冻,那两层呢?”顺着这个思路,父子俩联系了生产膜及支架的厂家了解情况。“一套二膜加支架的成本约1000块,我们先试试水,可行的话再铺开。”李俊磊按照自家棚的尺寸定制了一批二膜设备,2018年3月在棚内支起来。
在大棚内二分之一高度处增加一层膜,有效解决了当地霜冻前无法种植蔬菜的问题。长城网记者 许艳艳 摄
设备支好后,李俊磊每天到棚内测量温度,“半夜气温降至最低时,两层膜合计能增温6℃,到了中午,阳光充足,两层膜能增温20℃以上。这样我们3月就能种上苗,这批豆角也能提前半个月上市,别小看这半个月,正好和附近产区的豆角打出时间差,咱们种植户就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一个棚一年多挣七八千块。”
李俊磊的“实验”成功了,种植户真真切切看到了有钱赚,也更愿意发展大棚种植了。“保守估计,这套二膜设备可重复使用5年以上。要不要套二膜,老百姓一算账就很清楚了。”
一传十,十传百,这一办法迅速在当地铺开。“粗略统计,蔚县目前已有70%的蔬菜大棚采用了‘套二膜’的种植法,50%的大棚从我们的渠道采购二膜设备。大家发展大棚越来越有信心,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在提升产品品质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李俊磊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