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河北!从“新”出发⑫|发展现代农业,传统板栗吃出“新”滋味

2021-04-28 19:48:00 作者:郭庆敏 王林红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采访小分队:记者 郭庆敏 王林红

  提起河北省迁西县,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板栗。没错,迁西县是著名的板栗之乡,在40多万人口中,以板栗为生的农民高达2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将近一半。每年,每位栗农在板栗身上获得的收益超过4000元。

  可以说,板栗产业已成为迁西县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2019年,迁西板栗产业的产值超过24亿元。

  曾经仅仅被用来果腹和维持生计的小板栗,在迁西却催生出一个响当当的县域特色产业,年产板栗8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

  这一切,都得益于迁西县以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让传统板栗吃出了“新”滋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迁西板栗的标准化生产体现在哪里?又是如何实现优质高效的呢?请跟随长城新媒体记者的脚步,到迁西县一探究竟。

  第一站:走进中国板栗博物馆,探访板栗生产“标准化”之源

  在迁西县县城的西部,紧贴西环路,有一座中国板栗博物馆。这座占地38.6亩、展区面积5000平方米的博物馆,落成于2011年,是我国第一个以板栗为主题的博物馆。

  “丰饶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成就了迁西县‘中国板栗第一乡’的盛誉。”12月9日,在中国板栗博物馆的展厅里,讲解员张建荣告诉记者,迁西是唐山市唯一的纯山区县,在这里,山地主要由片麻岩组成,有机质含量高,而且,通气透水性好,为板栗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渔猎于滦河岸边,采榛栗为食”。

  “在迁西县境内,树龄在一两百年的板栗树随处可见,生长了三五百年的老栗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张建荣说。

  如果只是依靠自然生长,一棵板栗树,从种植到结果,需要等待20年。真算是“爷爷种树孙子收”,见效太慢。

  于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迁西县开始进行板栗科学剪枝试验。果树专家们登山爬坡,走村入户,为农民讲解人工嫁接新技术,通过科学化管理,板栗树种植四五年就开始结果。

  迁西县因势利导,以科技为引领,把发展板栗产业作为治穷致富的翻身仗来部署,陆续出台《板栗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多个文件。昔日没人瞧得上的荒山野坡开始被老百姓抢着承包,全县人均占有板栗树达百棵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迁西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板栗的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板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张建荣介绍说,2019年,“迁西板栗复合栽培系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第二站:在板栗产业研发中心,感受“研发”串起的板栗产业链

  “板栗绿色生产管理技术”“板栗轮替更新整形修剪技术”……12月10日,位于迁西县大黑汀水库旁边的亚滦湾国际酒店里,正在举办“有机板栗稳产高产新技术高级研究班”,讲者侃侃而谈,听者聚精会神。

  “研究班”的主办单位,是迁西县板栗产业研发中心。“仅2020年,我们就举办了4次类似的培训活动,累计培训1800多人次。”迁西县板栗产业研发中心主任王凤春告诉记者。

  迁西县板栗产业研发中心成立于2005年,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强化对农民的培训,培育板栗生产与加工的技术骨干。

  “目前,我们已在迁西县东寨村建设高标准板栗科技园区100亩,在迁西县汉儿庄村建设板栗控冠修剪及授粉树配置示范基地200亩,在迁西县西荒峪村建设板栗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基地400亩。”王凤春说,工作中,他们把基地作为林间课堂,邀请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19位专家组成服务团,持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在新技术推广方面,现在已辐射板栗20多万亩。

  “以疏花疏果技术的推广为例,不仅让板栗亩产提高了10%,还帮助栗农增加了一份疏花的收入。”王凤春说。

  在忙于技术推广的同时,王凤春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使命:开发板栗栽培和加工的新品种、新技术。目前,他们已成功收集筛选出具有推广潜质的种质5个,具有高产、早熟、抗旱等特异性状的优系(株)15个。

  走进迁西县板栗产业研发中心的实验室,迎面而立的台式离心机、生物安全柜、臭氧发生器、气相色谱仪等,一下子在记者的脑海里营造了一幅热火朝天的科研场景。一台小型中药提取浓缩回收设备正在嗡嗡作响,工作人员拿着手电不时地照看着;旁边的一台设备也在咔嚓咔嚓地试制着他们刚刚研发的“栗花面膜”。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鏖战,王凤春和他的同事们终于破解了栗花纯露、精华液等新产品的技术转化难题,同时,还开发出栗花保健饮料、栗花酒、童栗茶、板栗嫩叶茶等新产品。

  “从育种育苗到栽培管理,再到产品开发,研发中心为迁西板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王凤春说。

  第三站:在迁西县新立庄村,领略板栗树科学修剪的“门道”

  迁西县有棵600岁的“板栗王”,树高20多米,一棵树的产量最高时曾达四五百斤,即使“年老体衰”的现在,每年也能收获100斤左右的板栗。

  这棵树就在新立庄村。由此可见,新立庄村种植板栗的历史足够悠久。

  新立庄村位于中国板栗博物馆的西侧,全村215户,户户都种板栗树。“原先都是大高树,现在讲究科学修剪,板栗树普遍都在两三米高。”12月9日上午,正在地里修剪板栗树的新立庄村村民赵艳成说,他今年63岁,种了20多年板栗树,“原先,树比较高,站在树上修剪,很危险。现在,树矮化了,有时候,站在地上就能修剪,而且,产量比原先提高了40%以上。”

  迁西县板栗产业研发中心研究员赵国强告诉记者,板栗栽培的标准化,首先体现在苗木的培育方面,对籽苗的来源、种植密度都有要求。一般情况下,育苗期需要两年,第三年开始嫁接,正所谓,“三年嫁接四年壮,五年进入丰产期”。过去,不注重修剪,板栗树“一年长一尺,十年长一丈”,现在,通过科学修剪,板栗树“一年长一寸,十年长一尺”,比原来更加通风透光,生命力也更加旺盛。

  通过近年来对“标准化种植”的推广,迁西板栗的优种率已达90%以上,产量也增加了80%到100%。

  “就拿我们村来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村只有100多亩板栗树,总产量只有七八万斤。”新立庄村党支部委员贠明阁介绍说,现在,他们村有600多亩板栗树,年产量达到120多吨,“我们坚持不打农药,人工割草,生产的板栗品质好、价格高,最贵的时候,每斤板栗的收购价超过10元钱。通过种植板栗,全村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2019年,新立庄村成立了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修剪、浇水、收购等服务。“专家们指导我们修剪树木,板栗的产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也富裕了。”正在村文化广场锻炼身体的新立庄村村民赵秀敏笑着说。

  第四站:走进“尚禾谷”,洞察板栗加工的“原生态”品质

  “尚禾谷”,全名为 “唐山尚禾谷板栗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迁西县翻鞍寨村的南侧。

  “我们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板栗专业合作社、全国规模最大的板栗仓储中心、全国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场和国内规模最大的板栗深加工生产线,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板栗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2月8日,一走进“尚禾谷”,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张计校就告诉记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里,板栗需要经过分拣、碳化、漂烫等13道工序才能完成从“原料”到“产品”的蝶变。

  “在漂烫环节,我们用的全部是纯净水。”在1.5万平方米的板栗深加工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公司副总经理宴国新对记者说,“我们的两条深加工生产线,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达到了国际同行业的最高标准;杀菌车间的卫生标准,达到了医院手术室的水平;我们的低温库里,半个小时就可以达到零下38度。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减少营养流失,保持板栗的‘原生态’。”

  即使如此,每批产品还要再经过“化验”这一关。在“尚禾谷”的化验室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对抽检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化验合格后,产品还需要经过十几天的观察期,确保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宴国新解释说,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

  “产品品质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品质,就不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更不会有越来越好的效益。”张计校说。

  目前,“尚禾谷”已推出板栗仁、板栗粉、板栗窝头等16种产品,日产量6万件,月销售200多吨、销售额600多万元。

  就这样,80多名员工在“尚禾谷”用自己的汗水为企业创造着业绩,也为自己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我是这里的一名倒料工,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钱。”在“尚禾谷”碳化车间,61岁的迁西县大黑汀村村民赵保山捧起一大把板栗,黑黝黝的脸上,布满了笑容。

  第五站:在迁西县供销社,体验“板栗电商”的朝气与活力

  让迁西板栗“飞”出大山,互联网提供了一双巨大的翅膀。

  “直播带货,舌尖上的诱惑。欢迎来到迁西县供销社直播间……”12月9日,记者在迁西县供销社看到,一间由办公室改造而成的直播间里,两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面对镜头,你一言我一语地推销着刚刚“干煲”出来的板栗。

  “板栗不只糖炒一种吃法。”迁西县供销社基层组织科科长韩春花对记者说,“其实,‘干煲’的吃法更卫生,也更有营养。做法也很简单,用电饼铛就能完成。”

  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被古代诗人称作“灌香糖”的板栗,好吃又有营养,在迁西县种植了75万亩、5000万株,年产量8万吨。如何让这一“东方珍珠”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迁西供销社想到了打造“网上供销”。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出现了销售难,县供销社的领导们审时度势,决定组建供销电商团,让迁西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和文旅资源搭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韩春花介绍说。

  于是,他们组织系统内有特长、懂技术、熟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成立了网络销售团队,在网络平台注册了供销账号。6月30日,随着第一条短视频的发布,迁西县供销社迈出了“网上供销”的第一步。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制作短视频和直播带货。”韩春花说,他们对全县专业合作社的生产销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重点产品建档备案,锁定了线上销售的主要产品。同时,还与生产基地签订购销合同,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解除了对方的销售难题。

  对于这支以年轻人为主、电商销售经验几乎为零的团队而言,网络销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迁西县供销社迎难而上,聘请有经验的学者、电商经理等,先后举办技术培训20多期,在全系统形成了学电商知识、帮农户销售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目前,迁西县供销社的网络销售团队已走进50多家专业合作社、30多个村庄,拍摄、发布作品90多个,销售板栗等农副产品2000多万元。

  “这支队伍虽然年轻,但大家表现出来的活力和朝气时时激励着我。”韩春花说,“我们一定会严把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的农产品,让农民朋友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关键词:现代农业,板栗,新滋味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