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绿水青山看河北① | 穿越长城内外 看层林尽染

2021-08-16 16:51:02 作者:吴新光 贺宏伟 乔娅 张嘉琪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编者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河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生态美群众富的美好画卷。今日起,长城新媒体集团推出“绿水青山看河北”融媒系列报道,以新媒体视角集中展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民富裕的河北。敬请关注。

  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贺宏伟 乔娅 张嘉琪

  推开窗子,满眼绿水青山。

  叠被、铺床、打扫卫生……作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居民区一家民宿的老板娘,胡静一天的忙碌都被绿意簇拥着。

  虽是盛夏时节,这里却凉爽宜人。“进入暑期,大批游客来到塞罕坝参观学习、避暑休闲,民宿的生意这些天特别好。”胡静脸上漾着笑容。像很多“80后”一样,胡静也曾到过大城市石家庄、北京,有着体面的工作。但作为承德围场人,“不舍塞罕坝这片林子、这片绿”,她和丈夫最终选择回到塞罕坝创业。

  今年4月,他们在民宿附近,又开了一家餐馆。“塞罕坝是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头、云的故乡,所以我们把这家餐馆取名‘云乡源’。”

胡静在民宿的阳台上种植蔬菜。长城网记者 张嘉琪 摄

  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科副科长常伟强,推开窗子,感受到的则是另一番意境:人工林的密度降下来,林下的灌草长起来,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层的、与天然林相仿的生态系统。

  “当年造林时,是按照每亩300多棵的高密度栽植的落叶松。现在我们不断去掉次树,选留好树,每亩只保留十几棵树,然后再利用树下空间栽上新树。”常伟强表示,通过抚育间伐等措施,林场实现了森林数量和质量的双提高。

  树,曾经是塞罕坝最稀缺的,现在却是塞罕坝人最值得骄傲的。59年来,几代塞罕坝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接续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现在这里,115万亩森林连绵不绝,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是地球上一抹动人的“中国绿”。

  绿水青山引客来。近年来,塞罕坝以“绿色指数”提升休闲指数,林草经济释放多重效益。目前,林场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6亿元,每年产出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45.8亿元,成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水青山”。

  “不忙的时候,我就会把这片林海的壮美拍成小视频发到网上,这里夏日的碧绿、秋日的艳丽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点赞和转发。”在胡静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与梦想,她把这片绿色家园搬到网络,就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感受到更绿、更美的塞罕坝,把绿水青山的文章做到极致。

胡静在民宿内整理房间。长城网记者 张嘉琪 摄

  塞罕坝,不过是河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俯瞰燕赵大地,从太行燕山深处,到渤海之滨,从塞罕坝林场,到雄安新区,草木葱茏,层林尽染,生机勃发。

  刚从“千年秀林”巡逻归来的容城县村民王志,指着远处塔吊林立的建设项目自豪地说:“我在这里当了3年护林员,眼看着村庄美了,空气好了,引来大批人才建设我们的家乡。”

  在王志的印象中,伴随着雄安新区项目建设的“拔节生长”,千年秀林也在茁壮成长。

航拍下的“千年秀林”。长城网记者 霍少轩 摄

  先植绿、后建城。2017年11月,雄安新区启动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为目标的“千年秀林”工程。与传统的城市造林不同,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以近自然林为主,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造林约41万亩。

  雄安新区通过开发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App和建设管理平台,为每株树佩戴二维码“身份证”,对造林进行科学有效管护,对苗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精准跟踪苗木栽植、养护记录,确保“千年秀林”的质量和品质。

  按照规划,雄安新区未来将是绿色生态宜居新城,“蓝绿空间”占比将达70%,步行300米便可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正可谓“人在大街小巷走,宛在风景画中游”。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凤庭表示,河北一手抓国土绿化增绿,一手抓森林质量提升,通过加大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加森林蓄积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作出河北贡献。

关键词:绿水青山,塞罕坝,千年秀林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