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庆丰收 探农研! 两千万网友在线嘴馋科技美味

2022-09-26 15:02:07 作者: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中国农科院的健康燕麦、云南农科院的美味土豆、比“大盘鸡”还好吃的新疆辣椒、从“国信一号”上现捕直供的大黄鱼、具有冰淇淋口感的“烟薯25”、上过天的太空种子大礼包……能将这些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词,除了健康美味,还有农业科技。

  为迎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3日晚,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曾接待过6个国家元首团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举办兼具“含农量”及“含技量”的“拼出好丰景 科技多美味”专场直播活动,讲述学霸美食背后的科技故事。

  约两个半小时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郭嘉宁作为“实习农民”,邀请总台主持人马凡舒、陈蓓蓓,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松,帮助网友解决各种刁钻的“农业不可能”问题,介绍农研好物,关注农业科技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并向所有农业科学家致敬。而“美食与科技”的组合吸引了近两千万网友在线观看。

  ▲ 为庆祝丰收,9月23日晚,“拼出好丰景 科技多美味”专场直播活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举行。嘉伟|摄

  作为今年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承办单位中的唯一电商平台,拼多多目前已上线“多多丰收馆”,并将在11月30日之前,累计投入50亿平台惠农消费补贴,与全国各大农产区和近9亿平台消费者共庆丰收节。其中,农学家培育或研发的初级及精深加工农产品是补贴重点之一。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农业的最新科研成果,支持更多年轻人以老一辈农学家为榜样,以农业为事业,加快推动农科创新从试验地走向大市场,激励更多农业学者带来农业科研的‘丰收’喜报。”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

  揭秘“丰”景背后的农业科技

  “农业院校多神奇。农业学子进入校门,迎接你的可能是成片的麦穗。路边采的不是花,而是水果。路上还会遇到学长,护送价值上百万元的猪到实验室。”这场直播在云南农大丁同学的招生“加”章中迎来第一波小高潮。此前,他因策划招生“减”章而被广大网友熟悉和喜爱。

丁同学“现身”直播现场,为其就读的云南农大发布招生“加”章。嘉伟|摄

  “很多人了解云南的鲜花和菌子,可云南的土豆那么好,知道的人为什么那么少呢?”从丁同学的“吐槽”开始,直播带领网友开启了一场农业科技之旅。从云南农大将红皮土豆不用任何添加剂加工成“网红”土豆片,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红素被用于制作口红;到中国农科院燕麦片的“丑包装”直接实在地将“世壮(strong)”作为品牌,“国信一号”海上牧鱼将茫茫大海变成移动“鱼塘”;再到农学家开启“二倍速”种粮食,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主要作物的生长周期都成功实现减半,网友们纷纷感叹,“原来,国内的农业科技也正迎来‘丰收’”。

  过去,科技成果与被市场接受的商品之间往往横亘着一条技术落地的鸿沟,而今,填平“沟壑”的路径正变得越来越多。

  “中国农科院的燕麦片,过去一直作为减脂的处方药在销售,靠着北京市民口口相传,大家到门市部排队购买,而且每人每天最多买5包。”北京特品降脂燕麦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鹏说,“近些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线上销售激增。目前,这款产品的线上占比已达到80%以上,消费人群主要是80、90后的年轻女性。”

有人觉得中国农科院研发的燕麦片包装有点简陋,但也有人认为,这朴素的包装体现了农学家的实在以及产品的可信赖。 嘉伟|摄

  而壹亩地瓜联合创始人刘朝丽则把甜过西瓜与荔枝的烟薯25带进了直播间。这是一个突破性的烤薯品种,因储藏过程中被老鼠咬了一口而受到烟台农科院专家的特别关注,最终历经十多年而培育成功。与很多走出试验地就被遗忘的新品种不同,在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的助推下,自2016年始,烟薯25从线上火到线下,从“网红”变成“长红”,因“香甜如蜜”的烘烤特性成为烤薯品种中的“扛把子”。

  刘朝丽去年在拼多多平台销售烟薯2000万斤,“但我们想做的不只是卖地瓜,而是为消费者发掘真正优质的品种,尤其今年以来,拼多多在平台策略上加大了对科技农产品的资源倾斜,我们也更有动力让优质成果出了试验田就能进入大市场”。

  不仅如此,更多“科技美食”正在变为现实。比如,人工养殖大黄鱼过去难度很大,但从找到“开口食”开始,科学家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关关难过关关过。如今,全球首艘深海养殖船“国信一号”将蓝色海洋变成了广阔的“鱼塘”,海上牧鱼,而且,一艘船的产量相当于一个查干湖。“未来,这样的鲜味或许也会通过电商,销往天南地北。”胡小松说。

  拼多多诚邀广大青年关注和投身农业

  除了这些如今就能上嘴的科技美味,这场科普直播还向屏幕前的广大观众展示了更多“储备”中的农业科技。

  比如,过去,在大田环境下,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通常需要120天才能成熟。而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其长介绍,如今,在植物工厂,通过精准调控种植环境与营养,60天就能收获。

  “粮食以前只能住平房,现在能住楼房了。在多层立体的条件下栽培粮食,产能能够达到陆地的20-30倍。未来,一亩地的产量可能达到几万斤甚至几万公斤,这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杨其长说。

  与之类似,一个月前,拼多多联合光明母港(上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宣布联合启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本次比赛的赛题正是,参赛团队需在没有土壤与日照的条件下,精细调控温、光、水、肥、气,挑战两个月内,设计、优化智能算法,以更低能耗、更短时间,种出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水果生菜”。这场旨在变革传统农业生产形态,探索现代城市农业创新解决方案的比拼很快吸引了数十支国内外顶尖团队报名。

拼多多已连续三年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今年的赛题是集装箱种植“水果生菜”。 莫斯提|摄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拼多多搭建的面向青年农学家的科技舞台,邀请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来参与未来农业的设计,让‘不再关心种地’的80、90后重新关注农学、农民以及农业科技带给生活的改变。”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冠军林森表示。

  直播的最后,网友跟着直播镜头来到了位于中国农科院内的植物工厂。在这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培育的矮秆水稻“小薇”即将丰收。同样的“小薇”,还有一株正在我国空间站“天宫”的问天实验舱中茁壮成长。如果实验顺利,未来无论去月球还是火星,中国人的饭碗都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小薇远吗?远。远在天上。小薇近吗?近。它们株高低,因而足够接地气。这无疑说明,越高的科技,其实正是为了越好地服务日常生活。”郭嘉宁说。

  如今的农业,早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其中凝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丰收对于农民意味着一年的富足;对于国家是端稳饭碗的信心和底气。而农业科研则为每一年的丰收铺垫基石。

  作为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农研科技进步,并在去年专门设立“百亿农研”专项,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

  “为消费者提供好吃不贵的农产品一直是我们的坚持。依托‘农地云拼’的模式,我们打通了原产地直发的通路,使得新鲜农货的最佳赏味期限不再浪费于多重分销与冗长运输之中。此后,顺应消费者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需求升级,我们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品质提升。未来,我们将持续对高科技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倾斜资源,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助力农产品优良品种及优质加工产品的培育、研发。”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丰收,农研,拼多多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