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长城网 > 燕赵风采

干事创业何惧“洗碗效应”

2023-05-17 17:11:44 作者:时亚珍 来源: 长城网

  在社会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洗碗效应”:讲的是经常洗碗的人打碎碗的概率比不洗碗或少洗碗的人大。打碎了碗,不仅会前功尽弃,还可能因此受到批评;而那些没洗碗或很少洗碗的人,则不会因此挨批评、担责任。

  “勤汉费力不讨好,懒汉讨好不费力”,如果明哲保身的“围观者”多了,任劳任怨的“洗碗人”少了,我们的事业就堪忧了。“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干部,干字为先。党员干部要摆正心态,不能因为怕“磕盘碰碗”,就不敢干事、不敢做事,而是要事业为重,自觉摒弃“不干事就不会出事”的理念,主动担当作为。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容错机制,让敢干事、想干事的人,抛却后顾之忧,轻装上阵。

  读懂有为有位工作导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坚持有为才有位,要辩证看待“为”与“位”的关系。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是为了更好地有为。“位”总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而“为”是不可估量的。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一员,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都要立足本职创造工作业绩,而不能只为了“位”而工作,更不能因“位不到”而“不为”。当前,新时代为广大干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我们要想为、敢为、善为,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训,注重培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主动涵养担当作为的底气和勇气,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为”的能力,最终实现“无位者可成其为,有为者终得其位”。

  健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消除“洗碗效应”的干扰,首先就要打掉空言虚务、指手画脚者的上升空间,理直气壮地支持那些敢干事的干部,旗帜鲜明地鼓励那些敢创新的干部,真心诚意地宽容那些有失误的干部,使干事创业的干部有干头、有甜头、有奔头。通过“能上”的激励和“能下”的约束,让“有为者”有位、“尸位者”失位,真正让干部“下得来”更“上得去”,形成“一汪活水”的良性循环,畅通选人用人的“双向车道”,从而激励广大干部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自觉担当作为。

  保护敢想敢干的工作劲头。不以一眚掩大德。要正确看待“磕盘碰碗”问题,“磕碰”让我们懂得症结所在,知道问题短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韧劲,通过处理不同的工作来提升自身能力,锤炼拼搏斗争意志。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敢想他人未想、谋他人未谋、做他人未做,不受限于惯性思维,不停留于常规套路,不依赖于传统方法,克服怕担责任的思想观念。保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对待做错的事情要“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正确处理好“对”与“错”之间的关系,善于失败中吸取精神养分,定能在繁杂的事务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营造争先争优工作氛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争先争优”表面上看来就是争先进、争优秀,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争先争优”的重点并不在这个“先”和“优”上,而应该是在“争”的过程,“争先争优”体现的就是一个领域、一个群体的工作激情和干劲。党员干部要树立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不做观望者。历史的责任、人民的期待要求党员干部在对待政绩问题上不是要“过得去”,而是要“过得硬”。要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实干精神贯穿改革发展的始终,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过得硬”的品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新河县委组织部 时亚珍)

关键词:党员干部,责任 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