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缂[kè ]丝(织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是以蚕丝为原材料,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的平纹丝织物,且正反如一,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品,是中国传统丝织品中的精华。享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缂丝始创于定州,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中国全史中记载“宋代是缂丝的盛期,以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舟形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使用不同大小的拨子等工具,采用平缂、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由于缂丝技艺易学难精,其成品制作工艺繁杂、耗时长、用料贵,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
历史文化:
唐宋时期,定州是著名的丝绸之乡,丝绸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定州“桑麻遍野,户户机杼”,生产的绫绢是朝廷的贡品。当时颇具规模的“绫绢互市”遗址就在定州市孟家庄村。到了北宋后期,当地以发展缂丝工艺闻名于世,特别是孟家庄缂丝名匠沈子蕃的作品最为有名,存世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发展现状:
定州郭氏缂丝有限公司位于定州市长安路孟家庄村,秉承郭氏缂丝祖传技艺,以生产销售传统手工艺缂丝产品为主。现有员工11人,缂丝高级技师4名,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2名。公司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0年创建了定州缂丝传习基地,2015年建设定州缂丝展览馆,集传承、生产、销售、展览、研学为一体,致力于推广定州缂丝产业健康发展。
传承人介绍:
程苗欣,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州缂丝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从事缂丝技艺近30年,通过传承、挖掘、抢救、保护、收集整理、出版了《定州缂丝》等书籍。自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参加省内外展览、展演。代表作品有缂丝《梅花寒鹊图》《牡丹图》《定州塔》等,其作品荣获河北省文化传承品牌奖;河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金奖;河北省特色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银奖、铜奖;中国人口文化(民间艺术类)优秀奖。河北省文创大赛优秀奖;河北省民间艺术精品奖;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等;本人被授予“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带头人”“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好人”“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定州工匠”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