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

魏县3个“全覆盖”助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2018-07-10 10:28:33 作者: 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

  有产业有保障有帮扶——魏县3个“全覆盖”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地处黑龙港流域的魏县,人口超百万,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前列,脱贫任务艰巨。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大病、慢性病多发等因素,贫困县的帽子一戴就是30多年。

  魏县县委书记卢健介绍,该县举全县之力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就业、政策保障、结对帮扶3个全覆盖,2017年有7816户、25479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24户、5230人。

  产业就业全覆盖,夯实脱贫增收基础

  7月4日,魏县沙口集乡刘屯村“扶贫微工厂”内,100余名留守妇女正熟练地操作缝纫机等设备制作服装和箱包。工厂负责人闫红芬说:“厂里每吸纳1名贫困户政府补贴500元,补贴资金够交房租,实现了零风险返乡创业。”

  “工厂建在家门口,打工不再往外走;政府铺就脱贫路,生活富裕有奔头。”刘屯村村委会主任肖爱民介绍,“扶贫微工厂”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增强了“造血”功能,让留守妇女有了稳定收入。

  魏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立足在外能人多、在家留守妇女等“半劳力”多的实际,该县创新建设“扶贫微工厂”,通过“大企业+微工厂+党支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探索出一条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的产业化扶贫新路。

  采取“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方法,魏县对村集体投资新建、改建“扶贫微工厂”实行全额补助,分3年补助到位,建成验收后一次性补助80%,所形成资产及资产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目前,全县发展“扶贫微工厂”252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000余人,实现增收超亿元。

  产业是脱贫之基。魏县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探索建立“3+X”长期稳定脱贫增收模式。“3”即劳务输出、股份合作、“扶贫微工厂”,“X”即因村因户选择光伏、电商、乡村旅游等扶贫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通过“扶贫微工厂”、技能培训等助其增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通过“量资入股”股份合作、光伏扶贫等模式实现分红收益,实现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就业全覆盖。

  政策保障全覆盖,兜住贫困底线

  针对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就学、住房等致贫返贫因素,魏县打出政策组合拳,建立对贫困群众的长效扶贫机制。

  健康扶贫方面,在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基础上,县财政拿出300万元设立“政府健康扶贫救助基金”,建立医疗救助“四重保障”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资助,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供养对象按比例进行资助。

  教育扶贫方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教育“三免一助”政策的同时,县财政拿出200万元启动资金并吸收社会资金,成立“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基金”,对贫困家庭考上大学的孩子给予5000元至1万元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上得起学。

  危房改造方面,在全县开展大走访、大筛查,对所有危房全部改造。去年以来,县财政投入7500多万元,完成118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张二庄镇礼教村贫困老人王高臣,过去一直住在两间破瓦房里,去年经过申请、审核等程序,县里帮他建设了两间装配房。

  结对帮扶全覆盖,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帮扶干部帮俺找到脱贫门路。”7月4日8时许,魏县沙口集乡漳河村贫困户赵彦来到村木材厂上班。自打与县安监局干部李明“结对”后,赵彦从贫困户变身“上班族”,生活变了样。“以前住的是破旧危房,收入全靠两亩地。”赵彦说,现在上班每月能挣近2000元。

  为推进精准扶贫,魏县组织5446名党员干部与24270户贫困户结对子,每名党员干部联系3至5户贫困户,从产业、就业、资金、信息、助医、助学等方面精准帮扶,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结对帮扶实行“一户一策”,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因人而异制定脱贫计划。魏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走村入户,帮助贫困家庭谋划产业、指导就业、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同时建立定期督导、电话抽查、实地查验等推进机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干部帮扶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魏县各级帮扶干部共为贫困群众提供帮扶资金、物资折合450余万元,谋划扶贫产业项目2435个,帮助就业1512人,帮办实事5.2万余件。

关键词:脱贫,贫困群众,魏县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