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反向过年”流行背景下的过年新方式

2019-01-30 09:27:20 作者: 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

  “反向过年”流行背景下的亲情“博弈”

   今年“反向春运”现象凸显折射出过年形式越发丰富多彩

  这位老人可能在等待子女来接。

  老人们高兴地来石过团圆年。

  出站乘客中总能见到老人,有很多是来与子女一起过年的。

  “死老头子,这都考虑四天了,倒是去不去?”面对老伴这几天不停地唠叨,张林岐烦透了,紧吸几口烟,“催,催,你就晓得催!”就在老张拿不定主意的日子,像老张一样也犹豫过去不去城里过年的很多老人,早已下了决心并来到了儿女所在的城市。

  这种“反向过年”或叫“反向春运”的现象,今年特征明显:在守老家与去城里的“博弈”中,多数老人放弃了“传统”,而选择了过年新方式。

  思想保守的老张,却仍在犹豫。

   纠结的老张

  张林岐是河北青龙县官场乡地道的农民,今年64岁,思想有点保守,尤其对儿女回老家过年的规矩,绝不含糊。他觉得,孩子虽然走出了大山,但根还在山里,混得再好也不能忘本,“过年祭祖不能少他,走亲访友不能少他。他不回来过年,不中!”

  老张的儿子在石家庄上的大学,又在这儿工作了至少十年,早就买了楼房并娶妻生子。以往每年他都不敢不回家,可今年有些特殊。他的小舅子从国外回来,计划过年期间到他家看看。

  老张的儿子小张觉得,已经有五年没见小舅子了,人家回来一次不见个面,显然不合情理嘛!他就把这事儿先说给了母亲,让其探探父亲的口风。老张得知消息后倒没有发飙,沉默了一会儿,说:“特殊原因,我能说啥。不回就不回吧!”说完之后,老张闷头抽烟,显然,不高兴!

  老张近几年身体不好,得了冠心病不说,还有轻度脑梗症状。小张得知父亲的失落,十分过意不去。母亲出了一招:你请他去石家庄过年呀!这几年他身体不好时,特别想你们一家三口,也有去城里逛逛的心思。

  小张不敢想象父亲能答应,但还是打了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你妈愿意去,她去。我不去。”随即,“啪”的一下,挂了电话。小张深知,父亲碍于面子,即使想来,也不会那么轻易答应。寻思着,得想办法让老爷子有台阶下,或许,就来了。

   亲情的妥协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近几年,“反向春运”旅客比例逐年提高,今年全国范围内“反向春运”特征明显。春运期间十大热门目的地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机票价格甚至比高铁票还便宜。

  除了以上城市,石家庄“反向春运”形势如何?

  昨日10时40分,石家庄火车站出站口的电子屏幕上,显示G511、G6272、G307、G1560、K4079、T168等共9辆列车的到点时间,最晚11时02分到达。

  在此观察了20余分钟发现,大批出站的乘客中不乏老年人,有的孤身一人,而以老两口一起的居多,还有老人带着孙子孙女的。大概询问了十几位老年人,其中有五位老年人表示,是来石家庄陪儿女过年的。从成都来的一位老人,背着大小三个包,他说,老伴前几天就来了,自己在家办了点事,也赶过来了,“去年我闺女在石家庄裕华区买了房子,今年特别邀请我和老伴来过年。”这位姓王的老人是头一次来石,下火车一见火车站,直喊气派,“老家我父母也去世了,要是女儿女婿不嫌弃,以后在这儿就常住了。”据附近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春运开始之后,来石的老年人确实多了一些,“有很多老人第一次来,常常向我问路!”

  春秋航空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从兰州、长春、哈尔滨等地至石家庄的航班销售,同比去年,春节前7天的销售额增长了10%左右。持机票的有很多年长旅客。接父母到石过团圆年,正逐步成为潮流。

  调查发现,最初,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故土到一个陌生环境过年。但因思念儿孙,最终都向亲情妥协。有的不惜千里周转,才来到儿女身边。

  为了让老父亲能开放思想,爱阅览新闻资讯的小张,特意将“反向过年”成潮流的相关报道,通过手机传给了父亲。遗憾的是,据母亲反馈,老张看了几眼之后,没吱声。

   过年的妙招

  在小张眼里,保守是父亲不来过年的原因。而其他父母之所以能到城里过年,是因为思想都在逐渐开放。事实上,“反向过年”的盛行,是很多种因素促成的。有专家说,“反向春运”的流行,是因为返乡火车票一票难求或回乡机票太贵,再加上过年回老家的成本太高,致使年轻人不敢轻易回家,而选择将父母“喊”来,既省钱又能尽孝,是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过年之“妙招”。

  而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省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刘绍本眼中,“反向过年”盛行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在城里拼搏的年青人具备经济实力,能买得起房,能成家立业,才有了接父母到城里过年的物质条件。其实,现在的过年形式已丰富多样,除了进城过年,还有旅游过年,这都是经济发展促成的移风易俗。传统的回乡寻找乡愁的过年方式,仍然有它的空间和意义,但这些新过年形式,也不代表抛弃传统风俗,相反,它还摈弃了很多过年的陋习,比如放鞭炮,比如封建迷信,比如花钱做寿。因此,我们在尊重传统过年形式的同时,也要支持新的过年形式。

  还有人指出,就交通运输的特性而言,满载而归应该是运力均衡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理想境界。而在“单向流动”的传统春运格局下,去时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返程却客源寥寥、冷冷清清,显然是对运力资源的浪费,其负面效应就是出行者遭罪、运输者蒙受损失。而交通部门对“反向春运”机票车票的打折优惠,就是其对乘客积极填补这种运力空档的经济引领。“反向春运”成为过年新风尚,受益的不只是铁路、航空部门,还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旅客出行的舒适度。

   带来的问题

  不过,也有对这个现象表示担忧的。“反向春运”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老人和孩子的旅途安全问题。老人身体硬朗时,“反向春运”或许算不得难事,但随着他们的年龄渐长,长途跋涉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另外,“反向春运”会在情感上渐渐淡化对故乡的感情。毕竟,乡愁是中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每逢春节,回老家走一走、看一看,也是在寻觅自身的文化之根。“反向春运”若成为固定安排,则未必能为那些深深眷恋故乡之人所接受。而城市接纳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大城市是否做好了充足准备,应对更多老人和孩子的涌入?

  综合考虑来说,“反向春运”有利亦有弊。刘绍本认为,春节临近,至于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实则因人而异。符合每个家庭实际情况的决定,才是最好的决定。比如,父母容易生病,不能长途跋涉,儿女就回家去过年。如果父母还很年轻,也很健康,那就请他们来城里,过节兼旅游,两全其美,岂不乐哉!

  还有专家认为,“反向春运”的闪亮登场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城市仍然占有毋庸置疑的优势地位。正因如此,通过努力争取早日消除城乡差异,打破各种壁垒,依然是从整个国家到个体层面未来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或许,到那时,春运也就不会再有正向、反向之分。

   这是真的吗

  昨日下午,请不来父亲过年的小张很郁闷,就拨通了朋友李双虎的电话。

  李双虎是公交五公司16路车队60路公交司机,老家在沧州,其爱人吕志妹是一名邮政储蓄工作人员。每年临到春节,因为工作忙难脱身,夫妻俩就为是否回家过年纠结、犯愁。去年,夫妻俩刚买了新房,今年过年,决定将父母接到城里来。李双虎都计划好了,要带父母逛街看风景,还要看电影听戏逛庙会……

  小张十分羡慕李双虎,“你是怎么说服你父母来的?”李双虎笑着说:“其实我爸也不愿意来,但听说能听戏就答应了。”小张眼睛一亮,挂断了电话,又急忙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刚开口,父亲先入为主:“就给我们买腊月二十八的票吧,这几天我到亲戚家提前拜个年去!挂啦!”

  “好,好,好!”小张喜出望外地挂了电话,拍了拍脑门:这是真的吗?哎呦。嗯,真的,真的!

  (应当事人的要求,张林岐为化名)

关键词:过年,新方式,反向过年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