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专题库

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科创平台 揽京津才智

2019-02-26 10:38:05 作者:焦磊 信志峰 来源: 河北日报

  衡水科技谷内,中科衡水创新动力研发基地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装备试验机组稳定性测试。记者 焦磊 摄

  图为衡水科创中心大楼。衡水科创中心 供图

  图为衡水科创中心内中关村天合科转中心。衡水科创中心 供图

  2月15日,在衡水科技谷,中科衡水创新动力研发基地实验室内,来自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10多名科技人员再次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装备试验机组进行稳定性测试,这一国际前沿的尖端技术将在这里转化落地。

  借助京津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从衡水搭建的“科技谷、创新港、科创中心”三大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平台中传出。衡水也正由一个“科技洼地”成为京津科研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一出接得住、连得紧、唱得好的协同发展大戏正在衡水精彩呈现。

  时间

  2019年2月15日

  地点

  衡水科技谷、创新港、科创中心

  科技谷成为京津科研成果的转化地

  2月15日,中科汉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总经理康跻耀正在准备申请胶原蛋白肽粉食品许可证的材料。不久前,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发的胶原蛋白提取技术通过了产品输出实验,即将实现规模化生产。“这将是我们入驻科技谷后,又一个应用到产业化中的科技成果。”提起这件事,康跻耀仍难掩兴奋。

  2016年,衡水高新区与多家中科院院所积极对接,建设了占地80万平方米的衡水科技谷,并与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共同搭建了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创新推出了“一成果一项目一公司”模式。中科汉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在科技谷孵化的一家以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技术为依托专门从事天然产物等规模制备的企业。

  原本是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究员的康跻耀,在这里有了新的身份。“我们一头连着中科院,一头连着企业,让产业技术的需求侧和研发单位技术供给侧实现零距离对接。”康跻耀说,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衡水很多传统产业由于科技水平较低陷入发展困境,他们对转型升级有着迫切需求,“在科技谷,企业提供技术需求、用户体验等市场供给,中科院提供关键技术、工艺设计、标准制定等技术供给,高新区提供研发中心、中试车间、专家公寓、政策支撑等一系列软硬件环境,为产研融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

  “不到两年的时间,科技谷成功孵化了中科钒钛、中科汉禧、道格赛尔、锦地生物等7家创新型企业,发布科技成果项目共计103项,转化项目29项,申请专利27项。”衡水高新区副主任赵县宗兴奋地说,不仅如此,在转化中心的纽带作用下,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化学所、超算中心等多家中科院所以及国内外一流院校来衡水交流合作,科技人才资源汇聚效应初步显现。目前,16个院企产学研合作项目成功实施,中科院大健康饮品项目完成研发专利6项;绿色智能防腐涂装体系等3个研发项目投产达效;碳纳米导电纤维等多个研发项目完成相关研究,进入中试阶段……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增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

  “希望专家能帮助我们提供新产品的开发方案,让农产品从低端原材料走向高端市场。”近日,在占地33万平方米的蓝火计划创业孵化基地中心,一场与天津高等院校的视频对接正在进行,当锦湖养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刘铭渊说出企业的需求时,视频里,来自天津科研院校的专家展开讨论,纷纷为刘铭渊出谋划策。

  为吸引更多科技成果来衡水转化,衡水科技谷不仅在家门口筑巢引凤,还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的企业孵化器和高校合作,通过空间置换、购买服务等方式,直接在京津石三地搭建起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京津石衡创业联盟、教育部“蓝火计划”基地等4个创新平台,京、津、衡三大创客空间协同互动,筑三地巢、引京津凤。赵县宗说,目前,他们已经和35所京津高校达成合作项目163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上百件,同时,吸引20多家企业团队、179位首席专家入驻,让创新创业的活力更加强劲。

  创新港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的二次集聚地

  春节假期刚过,衡水绿能嘉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伟就从北京来到衡水创新港。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他正在指挥工人生产新研发的“取暖画”。

  “我们公司是由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发石墨烯取暖产品。”石伟拿起一幅“画”说,这便是将石墨烯纤维发热板与装饰画创新结合研发的一种新型取暖产品。目前,一期生产基地已经投产运营,二期项目的厂房也正在创新港的西侧拔地而起。

  衡水创新港是该市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承接京津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孵化机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落户。“企业需要什么,政府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在这里,石伟享受到了贴心的服务。公司落户衡水,除了看中这里的地理优势外,更多是被这里的营商环境所吸引。项目从洽谈到投产运营,仅用了短短4个月时间。

  不久前,河北依米康液态金属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金榜与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签订了合作生产保温服装的项目,这是他们入驻到衡水创新港后的第五个项目了。

  作为一家致力于低熔点液态金属材料研发及应用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北京转移到衡水后,不断有研发项目转化落地。魏金榜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手里有研发项目,却难以进行市场转化,而在衡水创新港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已经有五家企业与他们开展了合作。

  在创新港,更多像石伟和魏金榜一样的创业者体会到了贴心的服务。衡水市设立构建三级联动项目帮扶综合体系,实行“六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全力助力京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吸引京津企业,还要割舍短期利益。该市将自己花钱投资建设的创新港完全交由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和中关村海淀留学生创业园托管运营。如今,以绿能嘉业和态金科技为代表的27个京津和本地高科技项目落户创新港,京“研”冀“造”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科创中心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高地

  工程橡胶是衡水一项主要的传统产业,市场份额占据全国市场的70%。可最近,衡水市众鑫橡胶公司董事长李国荣却在为企业发展的问题发愁。近几年遭遇的“招工难”问题,让他感到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得知这一情况后,衡水科创中心很快联系到了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并带领专家多次来到企业进行调研,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国内一家机器人制造高科技企业还向众鑫抛出了橄榄枝,目前,这家企业正在为众鑫量身设计智能制造设备。

  依托千人发展研究院和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成立的衡水科创中心,主要功能就是打通京津冀科技资源经络,寻找三地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力量。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的吕新博便急忙从北京赶到衡水,筹备新一年的工作。这样忙碌的工作状态,对于这位北京派驻到衡水的工作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去年,他们联合衡水科技局以及9名专家深入桃城区、高新区、安平县、武邑县、故城县、枣强县、冀州区走访调研了58家企业,让他对衡水的产业发展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翻开调研材料,不仅有空间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等基础情况,连产业定位深化、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等数据都清晰呈现。不仅如此,他们还制作了“衡水市产业经济导图”和“京津冀科技资源导图”。吕新博说,目前,他们经过多方调研和搜集资料,并和中关村天合资源平台上的专家共同分析整理出了一些比较适合衡水当地参考的有价值的资料,并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

  衡水科创中心还在企业和科研院所间建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的常态化机制,并建成了数字金融信息安全载体创新研究院、高技术纤维研究院和基础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准对接衡水本地发展需求,壮大现有产业、开辟新的产业。

关键词:科技谷,衡水,人才,科研责任编辑: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