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关于河北文博,有两则消息颇令人振奋。
9月2日,在国际博协举办的国际视听多媒体艺术节颁奖典礼上,河北博物院两项视频互动类参赛作品分别摘得铜奖。9月7日,河北博物院带着“精品文物 璀璨国宝”便携式展览,走进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为机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燕赵文化风景线。
一个走出国门,登堂入室;一个现身机场,讲述精彩。不经意间的遥相呼应,让河北馆藏文物“飞”起来,反映出新形势下河北文博的大胆摸索和积极创新。
当然,在日本京都获奖的两部作品略显青涩稚嫩,水平仍有待提高。比如摘得影视短片类铜奖的“豪华的地下宫殿——刘胜墓”,时长6分52秒,以刘胜墓中出土的说唱俑为卡通形象,在其带领下一路游走于神秘的地下宫殿,去直观体验中山王墓的内部构造、珍贵文物及古代礼制习俗等。尽管颇有创意,但画面老套、衔接生硬,配音配乐较为平淡。另一部摘得其他应用类(3D应用)铜奖的作品“长信宫灯三维互动应用”,通过现代三维互动技术立体呈现了长信宫灯的全貌和构造,但在和观众互动方面可以做得更立体沉浸。
唯有敢于登上台面交流比较,才能正视自身差距。其实,对于河北馆藏海量文物来说,当前亟待通过各种平台走出去,“玩儿在一起”,参与其中,打响名气。
记者了解到,国际视听多媒体艺术节(F@IMP2.0)由国际博协视听、新技术与社交媒体委员会(AVICOM)主办,旨在鼓励和表彰由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遗产组织或文化机构发起或创作的视听作品和创新的多媒体技术的产出与发布。作为全球博物馆数字化从业人员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的赛事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参与角逐,仅中国大陆地区,就有南京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共摘得9个金银铜奖,是历年来获奖最多的一次。
如果不走出去,如果不参与其中,盛会的繁华将与我们无关,更遑论得失和追赶呢。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曾经讲过一个“触动她灵魂”的故事。2015年,罗向军去美国进行文化交流时,她问:“谁知道河北石家庄?”100多人的会场只有3人举手。罗向军接着说:“你们一定认识长信宫灯和金缕玉衣——那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来自燕赵大地!”此言一出,全场惊呼。罗向军为此感慨说,河北的博物馆走出去的次数太少了,藏品展出的数量太少了,主动参与高规格有影响的交流太少了。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感受,以河博为首的河北文博机构,近年来下大力气推动馆藏文物走出“深闺”。一方面积极加强和国内外文博机构联系,搭建外省市或外国的展览和论坛交流,另一方面努力通过现代媒介,让馆藏文物走进千家万户。据悉,目前河博展览已办到韩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传播了燕赵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同时,积极参与制作《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热点文博类节目,让博物馆里的精美文物以多彩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传播河北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燕赵精彩故事。
新技术、新媒介带来新的展示机会,而老展览也可以开辟新领域、新天地。此次走进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实际上是把老展览送进新空间,被很多人赞誉让文物“飞”起来。长信宫灯、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中山王铁足铜鼎……在机场航站楼旅客进出港大厅,中外旅客们被图文并茂的展板深深吸引。
当前,博物馆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唯有顺应形势,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才能真正在摸索中走得越来越稳,持续奏响河北文物“飞”起来的现代交响乐章。(记者龚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