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

张巍婷:把贫困的“盐碱滩”变成致富“金疙瘩”

2019-10-14 11:11:45 作者:杨晓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做强合作社,实现全程扶贫。

  张巍婷动员组织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收购村民的小麦、玉米、杂粮等农作物,对收购的“大红王”小麦都用石磨研磨成面粉,贫困户挣加工费,收益也用来给贫困户分红。

  培养致富带头人,增强市场意识。

  村里有农户从事小作坊家庭式手工加工,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不足,只在本村内销售。张巍婷奔走市场监管等部门,帮助农户改善生产加工环境,将产品标准化,推动农户办理小作坊食品加工许可证,有资格进入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乡亲们看着家、带着娃,也能增收致富。

  加强营销推广,打造绿色品牌。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打造村自有品牌,张巍婷通过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张常丰”牌商标,教育每位村民树立质量是产品生命的理念。用好志愿者团队,请母校北京印刷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创业团队设计和印刷农产品包装。还建立了村里的青年创业团队,培养商品意识和信誉意识,引导他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质量和服务,增强用户对土货的认可。春节前夕,她组织召开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座谈会,让村里退休干部、大学生、青年人为农产品开发和销售献计献策。

  张巍婷做好营销策划,运用“互联网+扶贫”思维,利用微商平台建立“驻村扶贫书记推荐张常丰农产品”店铺,并链接产品制作全过程,一个多月销售总额就达到9万元。目前,“张常丰”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初显,节假日期间还掀起销售小高峰。“张常丰”农产品积极对接饭店、超市,已经成为海兴县政府采购和走亲访友的佳品。她还提出“中国好面在海兴,海兴好面出常丰”的目标口号。

  延长产业链,传承发展面文化。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越长,“含金量”越高。小麦每斤能卖1元多,用石磨加工成面粉后每斤能卖到6元,把面粉做成面食,收益还会更大。在调研中,张巍婷发现,张常丰面花、大饼在海兴县很有名,村里很多人从小都会做面食工艺品,但一直没有形成产业。她发动村民设计图案,组织留守的妇女们以特色面粉为原料,用黄河水调、大锅蒸,做面花、蒸窝头、寿糕,传承和弘扬面食、面塑文化。为此,在她的倡导、带领下,村里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村史馆,收集了村内80多件石磨等老农具,开辟了民俗文化展,成为开展体验销售的场所。

  张巍婷组织落实特色农产品开发销售项目,让土货出村,找准突破口,引导和鼓励“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企业+农户”等致富模式,把贫困户全部吸收到农业产业链上来,确保致富路上一个都不拉下。

首页  上一页  [1]  [2] 

关键词:致富,贫困,张巍婷,盐碱地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