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提前40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
30.2万名搬迁群众挪穷窝拔穷根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的收官之年。从省发改委获悉,截至11月20日,列入全省“十三五”规划、涉及7市35县的10.2万户、30.2万名搬迁群众全部实现搬迁安置,提前40天完成任务。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统计数据分析,搬迁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满意度为99.7%。
连排的小洋楼、齐整的林荫道、邻近的香菇园区……这是阜平县史家寨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史家寨新区。
84岁的贫困户刘风勤回忆,过去住土坯房,透风漏雨,一到冬天冷得不得了,现在家里暖暖和和的,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今年9月,刘风勤从25公里外的口子头村搬进史家寨新区。与他前后脚搬进这里的,还有全乡56个自然村的1651户易地扶贫搬迁村民。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省发改委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牢记初心使命,全力攻坚克难,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
建设项目全部交付。全省规划建设的406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交付使用,建成住房8.06万套,建筑面积636.4万平方米。其中69个项目安置人口规模超过800人,32个项目独立或配建养老住房。
后续帮扶全部落实。全省配套建成568个扶贫产业园区或项目,13.6万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全部落实后续帮扶举措。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盘活用好承包地、宅基地、山林地等资源,促使搬迁群众分股金、收租金、挣薪金。
拆旧复垦同步推进。各地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一户不落签署旧房拆除协议,统筹开展旧房拆除,避免“人走屋留、两头占”。全省共拆除旧房39200套,复垦复绿14490.9亩,实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结余指标交易收益16.56亿元。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坚持集中安置为主,推动城乡布局优化,全省搬迁人口依托乡镇和县城安置比例达40%。
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各地加强安置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设置综合性服务平台,做到事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各地推进多重产业覆盖贫困户,开展饮水、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人居环境改造工作。
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加深。各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规范村规民约,增强搬迁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空心村”治理深入开展,516个“空心村”得到治理,所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治理项目均已完工交付使用。(记者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