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专题库

借力京津技术优势 助推河北科技创新

2019-01-18 09:19:49 作者:李代姣 来源: 长城网

  主持人语:2018年,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制定出台系列改革文件,调动了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科研水平和综合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接下来,如何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用好优质资源,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参加全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就这一问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主持人:李代姣

  嘉宾:

  马宇骏:省人大代表,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韩宏升:省人大代表,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兆伟:省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

马宇骏代表。省科技厅 供图

  积极打造“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新模式

  马宇骏代表: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契机,我省要继续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扎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2018-2020年)》,以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主线,进一步完善科技部与京津冀“1+3”协同推进机制,聚焦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完善共建机制、打造重大平台、健全支撑体系为重点,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新模式。

  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一南一北一环”三大创新平台。扎实推动“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重点提升河北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打造科技冬奥成果转化战略高地;持续强化“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推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持续推进市场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强与京津技术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搭建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网络,加强技术转移、企业融资、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协同互动;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承载配套能力,积极推动10亿元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落地。

  完善创新机制建设。完善协同共建机制,聚焦与京津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协同支持一批实验室研发及转化类项目等,共促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移转化;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对由京津整体迁入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高企资质互认,确保其持续享受优惠政策,为更多京津高新技术企业向河北转移搬迁破除制度障碍;完善资源引进机制,探索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推动北京创新主体落户河北。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推进“52111”工程,即打造5个战略高地、建设20个示范园区、做强百个转化机构、转化千项重大成果、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转化孵化比例到10%。加快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新模式,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我省孵化转化。同时,充分发挥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取国家重大创新资源和重要科技政策落地雄安新区,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推进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建设数字城市,打造智能新区。

  韩宏升代表。长城新媒体记者 李代姣 摄

  科技创新赋能再制造产业发展

  韩宏升代表:

  再制造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工业循环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全省再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建设河间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迁西机电再制造产业园两大示范基地。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是为河北再制造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再制造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目前,瑞兆激光已经与中科院、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河北省机电设备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即将开工建设。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利用京津技术优势,整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创新资源,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再制造产业的优秀研发人才,集聚京津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再制造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再制造产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河北传统产业体量大,给再制造产业发展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瑞兆激光将坚持科技兴企,聚焦机电设备后服务,推进绿色工业智能化设计及建设,做精机电再制造服务产品,努力打造“中国再制造看河北,世界再制造看中国”的产业样板。

  董兆伟委员。长城新媒体记者 李代姣 摄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董兆伟委员:

  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抓手就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这对于放大和激活京津冀创新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建成辐射周边、引领全国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打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具有重大意义。

  共建创新平台。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充分借势京津创新资源,与京津共建一批科技园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补齐河北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发挥雄安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作用,加强雄安新区与其他国家创新示范区平台的对接沟通,组建一批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联盟,促进雄安高端高新产业集群与其他地区产业转型的协调联动,推动全省产业体系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共育科技人才。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为河北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搭建区域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和公布科技人才供需信息。加强高等教育资源协调合作,制定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吸引京津重点院校与河北合作共建分校(院),或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河北讲学、与京津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派遣教师到京津进修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京津高等教育资源,提升河北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培育更多创新人才。

  共建协同机制。强化“市场引导创新”意识,加快建立以产业化和市场绩效为导向的科技成果奖励和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优质营商环境。建立健全京津冀创新市场化协同机制,加快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构建协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京津技术向河北输出与落地转化。推进职称评聘、协同研究、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制度对接衔接,健全跨区域人才多向流动机制,为京津高端科技人才来河北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两会,会客厅,科技,创新责任编辑: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