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专题库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松绑”科研人员

2019-03-12 10:40:15 作者:刘红霞 叶昊鸣 来源: 新华社

  当前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展如何?哪些短板有待补齐?……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1日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多方合力激活基础研究“总源头”

  创新是第一动力。王志刚说,去年我国科技战线迎难而上、奋力开拓,科技事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征程上又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仍面临短板,比如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和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王志刚说,要补齐这块短板,提高投入至关重要;不仅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地方政府和企业同样要更加积极主动作为。

  王志刚说,去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就加强基础研究作出全面部署。

  “中国加强基础研究是坚定不移的,今后会加大投入力度。”他说,如何动员企业、动员社会各界重视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参与基础研究,科技部要思考好、回答好,并向中央及相关方面提出建议。

  他表示,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把基础研究作为重点,不是直接对着技术、产品设计,而是从源头上探索相关领域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理论上寻求突破,在实践中寻求创新,这是一个“好的势头”。

  “基础研究往往不是研究的终点,论文本身也不是这个成果的句号。”王志刚表示,要更好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包干制”要跟“放管服”结合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王志刚表示,要把“包干制”和“放管服”结合起来。“包干制”是一种“放”,但“放”不是不管,只是管的方式、管的理念会发生变化。

  他坦言,我国在创新生态、科研生态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部将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撑、提供环境、提供保障,让他们少为“帽子”“牌子”“报销”“填表”等方面所困扰。

  王志刚说,要注重激励与约束并重,信任与监督并重。“当然,我们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激励为基础。”

  同时,要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操守,使得全社会特别是科技界有崇尚科学、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并且能够一心向学的状态。

  “通过改革,来激发创新主体、科研人员有更大的积极性,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获得感。”他说。

  以科技联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也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王志刚说,科技部正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把科技创新和“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作为其中一个重点,一个亮点,也作为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人文交流方面,2018年科技部组织了500多名“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招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学员超过1200人次。

  与此同时,我国鼓励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产学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构建区域技术转移平台等,一些实验室正在筹备中。

  “科学无国界,科技发展本身的渗透性、扩展性,使得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他说,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要求,配合做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准备工作。

  服务民营企业创新是“必须做好的工作”

  王志刚说,参与创新不问出身,国企民企都一样,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他表示,科技部等部门此前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包括民营企业参加国家科技项目,并且在民营企业建立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高水平研发机构。

  “只要你愿意投身国家的创新驱动,投身科技,并且以科技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安排、制度安排、竞争力要素,科技部在项目、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都会一视同仁,给予支持。”王志刚说。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础研究责任编辑: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