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通讯员杨永旭)1949年生人,1968年参军,1987年从税,2009年退休,20年军旅,20年税海,对72岁的董广江来说,正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千里路云和月。
其实他也叫建国
董广江老爷子有一个曾用名,就是建国,因为他与共和国同龄。“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回忆起少年时代,老爷子说起了自己对于税收的初印象。那时正是1958年,税务与财政合并,滦县撤县设区,一系列税收改革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方兴未艾。那时他才9岁,正赶上财税合并,新成立的滦州区财政局挂牌留念,家住附近的他就躲在合影的人群后面看热闹。于是意外入镜,他照了人生中第一张照片。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滦州市税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已经退休在家的老爷子也赶来与新机构合了一张影,他说,这是给小时候那个照片搭个伴。缘,真的是妙不可言。
赶上个“支帮促”的尾巴
1987年,董广江老爷子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了当时的滦县税务局。兜兜转转30年,他又回到了9岁那年曾经合过影的税务局大院。兴奋、激动,迷惘又踌躇满志。这个38岁的税务新兵一到税务局就赶上了那个时代的“减税降费、助企帮扶”的行动——支帮促。那时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广大税务干部第一时间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到发展商品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滦县税务局当时就提出了全体干部“人增百元”的活动,制定了每名干部为企业办5件好事,增加产值10000元,增加税收1000元的“二五一”活动。当时老爷子正是刚刚分配到雷庄税务所,面对县局下达的任务,走村下镇、到企业走访调研,光是笔记就做了两大本。他结合雷庄的实际特点,定出了“开砖厂、引设备、帮脱贫”的三大目标,而地点就定在“吃粮靠返销、化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闵庄村。在他和所里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利用自身当兵积累下的人脉,闵庄砖厂当年上马,缺资金,他就跑财政、跑银行,借来了4万元的真金白银;缺技术,几个税务干部利用节假日骑上自行车就跑到百里外的丰南请烧砖师傅;缺材料、缺设备,他就托战友、托朋友,为企业从南方进来了一批设备和钢材。就是在大伙儿的共同努力下,闵庄砖厂下半年就实现了盈利,日产砖40000块,收入13.9万元,交税1.4万元,三靠村在税务干部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金砖村”。不仅如此,随着征管工作的开展,他们还帮助辖区企业开展“帮建账”活动,建账建制,在当年那个集体经济竞相迸发活力的奔腾年代,董广江和税务干部们将依法纳税、正规经营的理念扎根到了辖区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这些企业将来发展做出了长远的贡献。“那个时代,真的是活力迸发的年代,我只赶上了支帮促活动的尾巴,却也震惊于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为了发展经济、走向致富付出了怎样饱满的热情,那是当之无愧的奔腾年代”。
国地税的分与合
1994年,国税地税分设,董老爷子在地税,大女儿分配到了国税。那时候的国地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老董在稽查局,大女儿在国税的税政征管科,都对征管业务有着极高的素养要求。每天一下班,爷俩就一起捧着税收政策背税率税目,一起扒拉着算盘练手速。“刚分设那时候,每周都有培训,每月都有业务练兵,不管干部还是普通同志,每个人都是在强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滦县地税志》上,还清楚地记载着1995年的练兵比武标兵就是董广江。那时候现场练兵,一共四个项目,8分钟背诵税率税目、全文背诵当年的124号文件、现场业务知识抢答和珠算,这些都是老董和大女儿在家练过的常规科目。而这样的业务学习,在当时就是常态。
光阴荏苒,2009年老董光荣退休,2018年国地税机构改革,滦州市税务局正式成立。经济社会在发展,税务部门也在努力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在2018年7月20日的挂牌升旗仪式上老董对着崭新的机构标牌说出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变的就是咱们税务人的精气神”。站在60多年前他曾与那些老一辈税务人合影的地方,他的心绪始终难平。当年风华正茂,如今古稀白发,回首间,他与新中国一起走过了70多个春秋。当中国税务的火炬代代传递,当来与去的脚步奔腾不息,当时光赠予前者伤怀,却也总会镌刻下岁月的交响。在这座充满故事的小白楼里,那是八个大字“为国聚财、为民收税”,这是税务人代代传承的精神宝藏。
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千里路云和月。身许税收,哪怕青丝华发,依然不改初心。此句,当与代代滦州税务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