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长城网 > 燕赵风采

书法家赵恒:心正笔正 人书俱佳

2022-06-17 10:47:00 作者:黄国清 来源: 长城网

  “书法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方向,笔正心正,坚持正能量。”赵恒把书法学习看作是一生的修行,主张写字要心平气和,思想集中,做人做事要有公平公正之心。

  赵恒,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共河北省委老干部局。

  秉承庭训,以“勤、苦、差”三字自勉

  1967年12月,赵恒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他的原名叫赵建伟,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未来投身到建设伟大祖国的热潮中。赵恒这个名字是他的笔名,当时正在读中学的他因为敬佩河北书法名家赵士恒,干脆将赵士恒先生名字中间的士字去掉,作为自己的笔名,赵恒这个笔名就一直用了下来。

  宁晋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清宁晋县志·风俗篇》载,宁晋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伤于迟重”,故而宁晋书画人才辈出。

  赵恒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写字,父亲赵庆善也是当地名家。赵恒从5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书法。

  在父亲的辅导下,赵恒从唐楷学起,先仿后摹再临帖,起初是欧阳询、黄自元,后来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其他孩童用来玩耍的时间,赵恒用于练字。最高兴的时刻就是父亲在他的习字本上画圈评点,幸福指数的高低取决于父亲在习字本上画红圈的多寡。

  上中学后,赵恒书写过三个字自勉:勤、苦、差,他将勤字贴在室内墙上,将苦字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将差字放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以此不断警示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要看到自身的差距,要勤学苦练。

  报国从戎,虚心向部队书法家求教

  1985年,高中毕业的赵恒,高考因1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那时家里条件差,当过兵的二哥赵建华建议:“去部队当兵吧!”

  在二哥的鼓励下,赵恒于1985年参军入伍。初进军营,在部队欢迎新战士的晚会上,赵恒用行书书写了一幅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书毕,潇洒、飘逸、刚劲、强健的字体赢得一片好评。一位将军指着赵恒,称他为“战士书法家”。

  1986年,赵恒报考军校,被石家庄陆军学院录取。在学院学习期间,学院宣传部门找到他,请他为校报《军校生活》题写了报头。他的书法作品也陆续发表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上。

  1989年,赵恒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分配到河北省军区工作。省军区书法氛围浓厚,聚集了一大批军旅书法家,凭借着对书法的挚爱,这么多年来,赵恒向书法艺术大家们求教,特别是向当时就在省军区工作的杜锡瑞、郎岗峰、霍然等领导学习。

  1997年,河北省军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庆祝建军70周年书画展,赵恒携楷、行、草书作品参加展览,赢得观展的领导和书法大家们很高的评价。

  秦汉简和行草书融合形成自己风格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恒认识了石家庄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兵然先生,从此开启了跟魏先生长达五年的书法学习。这一时期赵恒又盯上秦简、汉简、汉隶、汉草、章草,开始了对秦代、汉代用笔的探索。时至今日,赵恒与书法结缘已有近50余年,他认为唐与晋、晋与汉、汉与秦,及到远古,书法是有着传承基因的,书法学习中对碑、帖、简的重视和学习都不可或缺,这也是他开始深入研习秦汉简之后的学与悟。

  作为一名书家,赵恒的时间尤为宝贵,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午休过,每天晚上和周六日都是与笔墨纸砚为伴。就是在这样苛刻的要求中,赵恒书法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篆、隶、楷、行、草等诸体皆有所成,特别是他以秦汉简的用笔入行草书已经形成自家面貌。他认为,对于书法的初学者,可以从汉代的汉碑入手,辅以学习简牍,将来走碑、简、帖三者融合的书法学习之路比较好。赵恒的这一理念与当前大家学习书法从唐楷的颜柳欧入的做法不相一致。他认为,由于楷书至唐代发展达到巅峰,而越成熟的东西往往越容易僵化,而且不同书法种类之间往往千差万别,很多人在学习唐楷之后,再学习其他书体时就很难跳出唐楷用笔模式。汉碑汉简数量巨大,书体丰富,而且简又是最古老的墨迹。此外,赵恒也强调,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最好是能够尝试多种书体,不要在长时间内只对一种书体进行临摹,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融会贯通,长期坚持必有所成。

  赵恒认为今人对于书法的探索和创新,有很多方面,比如碑和帖的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和面貌。他的创新点在于对秦汉简用笔上的把握和实践,寻求用笔方法上的突破。赵恒追寻书法本源的努力与追求,促成其秦汉简和行草书融合形成自家面貌。

  除了向古人学,向今人学,赵恒还跨界学。他有一个抖音号,名曰“赵恒 书法京剧爱好者”,获赞5.2万。他以书法爱好者自谦,足见低调。赵恒现在的作品,无论是秦汉简书、楷书、行书还是草书,寻求谋篇布局的协调统一,似有一架秀峰自立其间,一道流瀑自溢直泻,一曲欢歌自然奔放之势。

  赵恒从小喜欢歌唱,十来岁的时候曾与村子里一位农民歌者深夜到田野里一展歌喉。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又爱上了京剧,京剧与书法同为中华国粹,都需要行云流水抑扬顿挫。书法横平竖直,追求的是气息;京剧字正腔圆,讲究的是味道。舞台也好,纸墨也罢,是演员与书家借以运筹帷幄、纵横驰骋的战场。赵恒将书法与京剧艺术融会贯通,定会使他的书法更具艺术品位。

  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海内外有近2万件作品投稿,赵恒的作品脱颖而出并入展。201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赵恒作品秦简联“郭令公大富贵亦寿考,欧阳子蓄道德能文章”成功入展。赵恒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内书法大展,每次的展览作品都追求变化,这是书家当中不多见的。

  2013年10月15日,《梦回秦汉——赵恒书法作品展》在石家庄美术馆启帷,这是赵恒书法生涯的阶段性总结和汇报,展出作品近百幅,受到书法艺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心正笔正,在艺术与慈善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好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与传承!

  好书风是一种向上的能量与共鸣!

  赵恒的父亲赵庆善老先生除了书法写得好,还有一手好厨艺,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村民办红白事,只要有请,自家的活儿不干,也要去帮忙,一家也没有落过,在村里的威望极高。

  二哥赵建华在部队就工作出色,表现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复员回乡退伍不褪色,发扬着一个老兵的优良作风。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众多媒体也多次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赵恒为人耿直,胸襟开阔,以书正已,以书育人,受人尊敬。他的作品,浩然正气,催人奋进!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赵恒不甘落伍,他多次将自己的作品无偿地捐赠给希望工程、地方文化部门和部队官兵,他也经常参加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文化走基层、文化惠民公益活动。

  2016年7月,宁晋县连日遭受强降雨侵袭,同时受上游地区突降暴雨和水库陆续泄洪影响,损失巨大。家乡的洪灾牵动着赵恒,家乡人民的抗洪救灾壮举感动了赵恒,他希望用艺术点亮公益,在艺术与慈善之间搭起一座桥梁,通过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为家乡人民奉献一片爱心。笔墨有情,大爱无疆,赵恒书法艺术工作室为助力宁晋抗洪救灾,最终募集到京津冀110位书画艺术家的作品175幅,捐赠给家乡人民。

  赵恒把书法学习看作是一生的修行,赵恒的书法让人胸怀宽广、眼界辽阔。“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我的不懈追求!”赵恒如是说。(黄国清)

关键词:书法家,赵恒,书法 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