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迎诗意,教研唤灵思。为深入实践问题链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持续提升,2024年10月17日上午,我校初中语文组结合前期成果,周爱英老师和孟庆涛老师结合我校的精品课活动进行了课例展示。教学副校长王艳虹、初中教学处主任田亮、全体初中语文组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周爱英老师在上午第一节课为大家展示了《智取生辰纲》这一课例。展示之初,周老师通过化用故事背景创设破惊天大劫案这一情境,带领初三10班的学生们进入到吴用精巧的布局中。接着周老师从以下四个任务进行教学:任务一、默读案宗,梳理案件信息。任务二、跳读案宗,案件聚焦。任务三、案件反思,析杨志之失。任务四、案件反思,体会主题。
在梳理案件信息任务中,周老师紧扣中考,将中考考查知识点潜移默化地带入日常教学中。首先,周老师运用表格填写小说要素的方式引导学生概括事件。然后,依据原著其他章节的标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本文标题。最后,将创作的标题与原著标题进行对比,考查学生的对仗能力。在案件聚焦和析杨志之失任务中,周老师运用旁批、与学生共同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生总结得出吴用一方取胜原因为知己知彼、精诚团结和足智多谋——智在天时、地利、人和、计谋等方面,杨志失败原因为没有得到好的天时地利、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课堂最后,结合以上三个任务,体味探究文章主题。人物是在情节是推演中完成性格塑造的,主题是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的。周老师由浅入深地设置这四个任务来探究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合理运用了问题链教学法。
随后,孟庆涛老师在上午第三节课为大家展示《饮酒(其五)》这一课例。孟老师以题目特殊性作为提问导入展开教学,指出本诗是组诗之一,并拓展《饮酒》组诗中的序言部分,明确本诗乃酒后所作,用来自娱排遣。接着孟老师通过以下三个任务进行教学:读诗,走进诗中的世界。读诗,走进诗人的生活。读诗,探求陶渊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孟老师通过自由阅读,学生代表朗读,齐读,听范读等多种方式,带领孩子逐步深入诗歌。随后,利用小组合作,展示诗歌翻译。之后的读诗、走进诗人的生活和探求陶渊明的价值取向环节中,孟老师合理设置了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来探究诗人陶渊明的内心世界。问题链展示如下:1.你在这首诗里“见”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2.陶渊明的真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3.陶渊明过着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却描绘着这样的世界?4.陶渊明背道而驰,你怎么看?
孟老师通过分层小组活动,引导带动学生利用问题链逐步探究诗歌。首先基于诗歌,感受陶渊明的饮酒诗中自然与人心和谐共存,简朴、宁静的世界。其次根据课外资料得知,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在现实世界中经历了官场的失意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最终选择归隐田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之后两相对照,诗中的世界是他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化、理想化的反映。通过饮酒,诗人不仅在精神上找到了解脱,也在文学创作中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示课最后,孟老师为大家播放了相关音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继续体会诗人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行则空。10月18日上午第一节课,初中语文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教学研讨活动。周爱英老师和孟庆涛老师分别对讲授《智取生辰纲》和《饮酒(其五)》进行说课,分享了对教材的把握,对突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得与失等经验。
善学者明,善思者智。参会的部分老师就两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首先,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刘红燕老师再次明确“问题链”的定义,“问题链”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随后,刘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对周老师选取探究式问题链、孟老师选取递进式问题链展开教学进行了肯定,孟老师采用分层次、分梯度的提问方式,用以拓展学生掌握知识与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刘老师将递进式问题链形象比喻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作为“脚手架”,为学生搭建用链条做的阶梯。链条由问题组成,由易到难,一级一问,环环相扣,一链相承。学生逐级而上,攀登阶梯,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之后,语文组老师们各抒己见。整理、总结为以下三点:1.问题链的设计,需从整体出发,避免问题的细、杂、散,做到知识的系统性与思维的连贯性;2.从梯级出发,避免两级之间跨度太大,做到彼此联系,又要自然过渡。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又能增强学习动力,驱动思维发展。3.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应固化,为设计而设计,要真正地从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设计并落实。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我相信,语文组老师们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