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深研精思结硕果,数学教研谱新篇——初中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

2024-10-25 10:48:37 作者: 来源: 十六中
分享: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成灵光。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教研始终是推动教育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引擎。值此金秋送爽、硕果累累之际,10月18日上午,十六中初中数学组开展了主题为“数学学科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研讨”的集体教研活动。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宋春燕老师主持本次教研活动,全体初中数学老师参加教研。

  初三曹恩轩老师作为主讲人,通过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百分率问题》的实际操作课,向我们展示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向明确、层次递进的问题链。

  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完成题目中的基数和增长率(减少率)是具体数字的问题:1、当增长率(减少率)是20℅时增加了多少千克?2、今年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3、若增长率(减少率)不变,明年的产量是多少?设计此问题链的目的是尽量让问题易于被学生们理解,从已学过且简单易入手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们基本都能上手,这样的问题往往更有价值,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这样的问题链也能更好地辅助课堂的教学。随后适当增加难度,把增长率(减少率)变成字母,同样提出上述三个问题。增长率(减少率)由具体数转化成字母,问题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递进,逐步深入,把题设问题进一步挖掘,感悟规律并得出,让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思维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接下来,把基数也用字母表示,再次让学生表示增加的量,全年的总产量以及连续增长(减少)两次后的总产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把分析问题的过程设置成小问题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者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层层递进的方式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总结出当增长率(减少率)不变时,经过两次增长(减少)后基数与终量的关系:a(1±x)n=b(常见n=2)。随后教师继续提问:当两次的增长率(减少率)不同时又如何表示最终的量。通过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层次化,这种层次递进关系的问题链形式,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引发了老师们的深切思考和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牛晓坤老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教学方向前进,避免问题过于宽泛或偏离教学主题。

  张丽彩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引导方式,确保问题链的教学效果。

  卢玉罗老师:在问题链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讨论交流,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在设计问题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和梯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初中生而言,可以从他们已经掌握或熟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入、更复杂的问题。同时,问题链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反馈,形成积极的互动氛围。这种互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十六中,四十二中责任编辑:孟轩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