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专题库

河北: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0-03-17 09:11:00 作者:李代姣 来源: 长城网

  长城网讯(记者 李代姣)3月13日,在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发动机生产部智能车间里,工业机器手臂上下挥舞,有条不紊进行作业,发动机零件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序流转,严格做好防护的工作人员熟练地进行操作。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落户河北的最大体量产业协同项目,如今,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成为河北的明星企业。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车间的机器人正在作业。 记者 信贺宁 李代姣 摄

  6年来,沧州积极承接北京外迁汽车项目,带动一批世界知名汽车配套企业落户,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2019年,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签约沧州,汽车新技术研究中心和司法科技鉴定中心、智能网联汽车试验中心等纷纷落户,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条。

    牵“牛鼻子” 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引进单体项目到引导产业聚集,6年来,随着一批批产业协同项目落地生根,河北积极承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的成果正在显现。

  不只是沧州,在保定、廊坊、石家庄,各地利用现有商贸物流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性批发市场转移。

   在河北(高碑店)新发地花卉市场,从北京盛发花卉市场疏解而来的商户张小艳发展了周边的新客户,生意比以前更好,经营成本更低,收入增长了两倍。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个运营成效显著的落地平台,河北(高碑店)新发地承接了北京果蔬、粮油、干副调料、花卉等各大专业市场的集中疏解,全面启动的二期建设将构建千亿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在京津冀地区形成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集群。

  河北新发地农产品加工。河北新发地 供图

  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河北以承接平台建设为重点,有序开展对接合作,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越发精准,在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创新机制 不断提升承接能力

  明确发展思路,引导有序承接,河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引导企业向具有专业优势的平台集聚,“精确滴灌”,实现精准承接。

  同时,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重点平台,不断提升承接能力。

  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新区规划,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一步壮大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一批设施完善、承载力强的共建园区;大力强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渤海新区等平台承接能力;不断提升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沧州明珠商贸城及国际服装生态新城等园区专业化水平,促进产业转移集聚化,发挥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

  2019年,河北分别与京津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重点承接平台建设合作协议》《关于进一步深化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三地务实合作。

    优化环境  让疏解企业吃下“定心丸”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不仅要能引得进,更重要的是留得住、发展好。

  承接北京服装服饰批发及加工市场,被沧州东塑集团董事长于桂亭比作“移树工程”,要让“大树”易地而活,还要让它更加枝繁叶茂。

  齐全的配套设施,两年零租金、一年免物业费、一套附近的成本价住宅、全国各地免费往返班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来大批北京商户,2019年,沧州与北京丰台区共同建立北京丰台·沧州(大红门)项目服务中心,加强对接协作,帮助商户京外“二次创业”。

  顾客在明珠商贸城挑选女装。记者 信贺宁 李代姣 摄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疏解企业吃下扎根河北的“定心丸”。

  积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河北突出问题导向,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提升审批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分厂从签约到整车生产,仅用时18个月,总投资380亿元的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从洽谈到全部手续办结正式开工仅用时102天。同时,河北积极开展与京津交流对接,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等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及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示范园区等平台建设完善,协同创新步伐也在加快。河北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在我省快速规模化应用。截至2019年,河北与京津联合共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98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6家。“十三五”以来,河北累计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662.9亿元。

  据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6年来,河北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按照“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建设雄安新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精心培育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43个重点承接平台,共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9773个。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11.9:52:36.1调整到2018年为9.3:44.5:46.2,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2019年,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1.3%,为河北省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首钢京唐二期、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北汽福田、北京威克多制衣等一批制造业疏解项目落户河北,中国电科涞水产业园、金隅·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北京二商河北产业园等项目加速实施……河北在协同发展中把握机遇,“健身增效”,以承接促进发展,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成果,创新责任编辑:郭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