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分课时试走班,语文教师展风采

2019-04-15 10:31:00 作者: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好雨知时节,经历了一场丝丝细雨之后,空气清冽微冷。本周开始,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高二年级三位语文老师尝试了分课时走班上课,她们要在全年级共同完成《孟子见梁惠王》这一课的讲授。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整本书的阅读”这个原则,同头备课时,樊雪静老师提出了三位老师共同完成本课三个课时的设想,从一篇课文延伸到整本书的阅读,由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展现的一个观点拓展到整体核心思想的设计思路。

  在授课之前,先和学生一起搜集文字及视频资料,给学生们以初步的感受,同头备课一起整理要点、学案、课件,一切准备就绪。马志静老师开始第一课时的宏观把控,她从初读课文入手,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抓住孟子“仁”政的核心,引导学生从《孟子见梁惠王》和其他四部姊妹篇中抽丝剥茧,将孟子仁政思想中与民同乐、保民而王、以民为本以及施行仁政的措施整体而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马老师的课成熟大气中而又幽默诙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对孟子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领会。

  第二课时是在年轻而有活力的籍含芳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和老师一起齐诵读、明句读,解字意,理思路,对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和主旨有了准确而清晰的认识,踏踏实实,夯实基础,使学生在积累中有真正的收获。

  樊雪静老师的第三课时将本课推向深处,通过假想猜测梁惠王是否被孔子说动的辩论,又设身处地以“我即梁惠王”如何去做以及梁惠王与勾践pk引出“仁”的根本链条是:爱民—利民—归心—利国,使学生深刻领会儒家仁义之道并与时俱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亘古不变的仁义之事。

  三个课时环环相扣又各自独立,弥补了一节课不能充分完成一篇课文全部内容的遗憾,又避免了同课异构的内容重复之处。更令师生们都快乐的是,授课教师尝试了走班制,共同完成了整个年级关于本课的教授,开创了一种授课的新方式。

  课后教研活动在语文组进行,在作课教师就教学设计进行了汇报之后,教研组长吴玲芝提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调整,纪秀敏主任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历赞扬了高二语文组此次展示的分课时、走班制的创新,三人三课时,很好的落实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标准,从思维发展、语言建构到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予以了尝试。最后,李肖慧校长肯定了此次授课方式的创新点,表扬了授课教师的深度、广度和夯实、激情,并以自己的授课经验点拨老师们如何将课以关键一点带出全篇,讲出新意,水到渠成才为最妙。外出学习的蔡青海校长发回点评:连续系列,走班授课,开辟了16中授课新模式,一文为纲,姊妹篇阅读,谋和了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新理念!十六中三动课堂不断有新芳丛生,奇葩斗艳。

关键词:十六中,语文,教学责任编辑:赵少聪